简介: 此书用图与文记录了你我身边的众生相。作者杨凯生,并非专职摄影家,可他用繁忙工作中的点滴闲暇,拍下大量图片。他的镜头视角投向了市井和平民,旁人不太在意的一人一物,在他的镜头中多了一些回味。此书以一天的时间刻度作为轴线,将不同时间、地点、题材的照片串联起来,构成一幅浮生二十四小时的画卷。作者通过照片、文字告诉读者,世事繁浩,他不过拍下了无穷时间中的些许瞬间,可正是这些或明亮或暗淡的瞬间,已展现人生百味与沧桑过往。您准备好了么?拿起相机,启程吧!
精彩摘记
南岳衡山的朝圣,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从唐天宝年间,唐玄宗敕封衡山之神起,其后历朝历代,每年都要在衡山举行“庙享”,加之民间的香客潮,形成了“赶八月”的朝圣盛况。 湖南衡山,农历八月。朝圣者多半是结伴的同乡,黑布缠头,胸挂红肚兜香袋,必须连夜步行上山,方能显出用心虔诚。 在这同一条朝圣路上,千年时光缩成了一个弹指。那些殷切的心愿,年复一年,本质上没有发生过改变。
在很多中国城市的后街里巷,都能看到类似的场景。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久而久之,将四壁熏成腌菜的旧色,就算水盆里洗刷着新鲜的时令蔬菜,炒进锅里也是年复一年的雷同滋味。这种熟悉,这种不变,是我们每天沉迹其中的日常生活。 然而极偶尔地,会有一些新鲜的意外,机缘巧合闯进生活。就像这尊半身模特,在这条街上,一不小心闯入镜头底下。卸去的双臂和白石膏的色泽,毫无意外让人想起米洛斯的维纳斯。脖子上有胶带修补的痕迹,愈发像一座历经沧桑的古老雕塑。 我在四川大邑与之偶遇。若她出现在巴黎的蒙马特尔,只是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但她出现在四川的老街,就是令人诧异的意外收获。
圣彼得堡漫长的白昼终于接近尾声。赶在日落之前,卖艺人弹响吉他,开始了他的最后一场表演。这一次,他唱得格外心无杂念。这也是我第一次觉得,照片可以记录声音,就像声音也可以记录场景。某些旋律响起来的时候,你会记得自己是在什么时候,穿着什么衣服,和什么人在一起。 赶在日落之前,这个俄罗斯卖艺人用我听不懂的语言,唱起了一支感人肺腑的歌。他的声音沧桑雄厚,直指人心,旋即穿巷而过,消失在长街的远端。 我只用了1/120秒的时间,就把它整个录进了这张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