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专题 本期话题 查看内容

中国人为什么不敢站出来

2014-8-26 11:27| 发布者: 家网实习编辑| 查看: 1978| 评论: 28

摘要: 日前,有报道称,8月9日,上海2号线上一老外乘客在座位上晕倒,周围乘客无一相助竟仓皇逃窜,引起前后3节车厢乘客惊慌逃离,甚至摔倒……据视频监控,老外在列车到站时缓缓晕倒,因减速翻倒在地,乘客立即逃离,不到 ...

日前,有报道称,89日,上海2号线上一老外乘客在座位上晕倒,周围乘客无一相助竟仓皇逃窜,引起前后3节车厢乘客惊慌逃离,甚至摔倒……据视频监控,老外在列车到站时缓缓晕倒,因减速翻倒在地,乘客立即逃离,不到10秒车厢全空。

虽然后有媒体出来“辟谣”,称有一些乘客在列车进站后立即寻求站务员帮助,无人相助并不属实。但乘客在车厢内无一人站出帮忙的情形仍引人反思。

联系现实,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的场面:街上及公交车上有小偷偷钱包,旁边的人目睹这一过程,却默不作声;有人摔倒在街边,人来人往却无人扶起;一个或几个歹徒手拿凶器,在车上行凶抢劫,无一人出来制止,最后看着歹徒扬长而去……

这些事件让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有不少的中国人越来越不敢站出来?

有言论称,一些国人遇到需要帮助的情况不敢站出来可以理解。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遇突发情况或危险情况选择避开、保全自己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本能反应。加上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情太多了,让人们不敢重蹈覆辙。再加之从众跟风心理,周围人都对需要帮助的人拉手不管,那自己也就视而不见。

也有声音认为,虽说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但大多数情况下,帮助别人不会对自己产生任何“伤害”,这种情况下不帮就是素质问题,就是社会风气问题。像老外晕倒车厢是多大的事儿,就该当场帮忙,即便不出手相助,但也不至于到了惊慌逃窜的地步。

我们的社会有很多人会见义勇为,但同时不得不承认,也有不少的中国人不敢站出来,各位“家”人,对于这种现象,您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参与互动讨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阳信县法院 2016-4-1 08:45
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无情与良知碰撞。
引用 德慧双修 2014-12-16 19:30
三十多年前,我跟同事到上海出发,晚上十点多了,南京路上,只有我和我同事在步行回宾馆(因为已经没有公交车了)。突然听到有人喊抓小偷,从路两边已经关门的房子里跑出来100多人,把小偷抓住送到派出所。至今想起来 都觉得事情就像发生在昨天。那时人们的觉悟跟后来比,真的是两重天。
引用 别问我从那里来 2014-10-25 21:00
这是当前的社会风气之一。文革前有这种现象吗。没有。那时候,小孩子上学放学不用大人接送。非常安全。助人为乐不是教育出来的。本来就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看看现在,成了什么啦。不是咱不想上去拉一把扶一下,真怕碰瓷的!!!咱这点工资惹不起啊。。。。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好事的。先掂掂自己够不够分量。没办法。
引用 bo.muzhou@163.c 2014-9-22 11:24
公检法部门负起责来。狠狠打击黑社会的碰瓷,讹诈,狠狠打击盗贼,抢劫。让英雄们别再流血又流泪,社会空气也许会好一些。不是英雄们不站起来,关键是站起来以后流血又流泪,却无人过问,无人撑腰。
引用 lsxslj 2014-9-6 11:29
各级政府要大力宣扬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社会新风尚,两个文明一起抓,一起考核,推动社会风气好转。
引用 娴雅女人 2014-8-31 09:58
我觉得我不会离开,我会上前去扶他。
引用 四季草 2014-8-30 16:08
我的观点:唱高调,是不现实的。在公共场合遇到这种事情,我也会逃离。我就纳闷,地铁这种场合,多少人拿着薪水,在维护它管理它。个别顾客出了意外,为什么不议论地铁管理者,把道德谴责的目标指向其他顾客?现在是法制年代。其他的顾客没有责任,责任在地铁管理的人。
引用 昔日老兵 2014-8-30 11:26
快乐驿站: 此类事情听到不少,让我们想到,在学雷锋年代,见义勇为的事层出不穷,那时也没有什么见义勇为奖励,也没人想到奖励。看来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还是要靠对国民 ...
一语中的,说道了要害之处。
引用 快乐驿站 2014-8-30 09:38
此类事情听到不少,让我们想到,在学雷锋年代,见义勇为的事层出不穷,那时也没有什么见义勇为奖励,也没人想到奖励。看来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还是要靠对国民的思想教育。
引用 lsxslj 2014-8-29 23:53
这是多年来形成的社会风气,要大力宣传和倡导助人为乐的社会新风尚,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引用 天天练2013 2014-8-29 09:28
社会需要正能量,舆论导向很关键。
引用 八月树 2014-8-28 20:06
为什么不敢站出来?因为不知道对错。这么明显的事能不知道对错么?是的,因为彭宇案等不少代表国家机关说话的人把对错观念搞糊涂了。这种事不能怨那些跑的人,应该从国家机关的认定上找原因。至今没几个耍赖碰瓷的受处理,就是重要原因之一。试想,如果谁扶了就要判谁,谁还敢扶?
引用 张继利 2014-8-28 16:05
乘客晕倒主要由司机、乘务员来负责,不需要“中国人”都站起来。的确现在社会上“见义勇为”的现象少了,而“趋利避害”的现象多了。大家还记得在学习雷锋的年代,在社会上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比比皆是。而现在这种好的风气却越来越淡薄了。有的地方出现了“见难不帮”、“见死不救”等现象,这与社会大环境有关,对官民缺乏素质教育。
引用 锁春 2014-8-28 15:00
我觉得一些国人不敢站出来是确实存在的现象,也是值得讨论的。至于地铁里晕倒的是不是老外,这个不该是讨论的重点,因为那只是个由头而已,我觉得没必要对外国人、中国人这两个词汇较真。至于为什么某些时候一些中国人不敢站出来,我同意玛丽的观点,社会舆论和媒体导向出现了问题。媒体发布一些比较负面消息,而比起正面新闻,这些负面消息又是比较能引起关注,如果没有做好导向的话,舆论就会出现负面走向。但话又说回来,一些不好的现象就算不报道也是存在的,掩盖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还不如拿上台面,一起讨论,我相信邪不压正,大多数人是正义的,也是理性的。就算一时受风气影响,畏手畏脚不敢站出来,但只要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我们的社会就会越来越好!
引用 束河老人 2014-8-28 14:07
我觉得“不敢站出来”,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不是这些年才有的,咱们今天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也是好事,之前不是因为那个彭宇案,现在越来越呼吁保障施救者的权利了吗?当大环境有所改善的时候,人们的选择余地就更多了。大多数人其实都是普通人,没有那么大智慧、也没有多么英武的身手,所以遇到一些需要挺身而出的问题时,犹豫是很正常的。作为一个普通个人,只能说尽量多做一点,勇敢一点吧,咱也不能说因为大家都不伸手,我们不伸手就多心安理得。毕竟每个人都是依靠别人的善良活着的,希望能借这些机会,改善英雄们的处境,这样人们才有勇敢起来的理由,同时应该多普及一些自救他救的知识,让人们有底气去施救。这个问题涉及的面真的很广,我暂时就想到这些,说得不好,多包涵。
引用 纪慎言 2014-8-28 11:05
第一,先别拿“中国人”说事儿,外国人也不一定比中国人强。第二,首先你问“为什么不敢站出来?”我说,为什么就该我站出来?周围那么多人都跑了,就我英雄啊!其次,站出来如果出了问题、有了风险谁替我说话,谁为我承担?再次,见义勇为只是道德层面上的倡导而已,并没有法律规定,所以,我既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承担这意外风险。最后,我不懂外语,这跌倒的老外也没有带翻译,我知道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总之,我出门是因为自己有事要办,不惹事就行了,多管了闲事说不定就耽误了自己的事!就这样。
引用 一双军旅鞋 2014-8-28 10:57
虽然说媒体报道的讹诈人的新闻让一些人不敢“做好事”,但是否又有人把这个当成了自己不想助人的借口呢。我觉得这个话题不是否定社会上的好人好事,也不是让大家深陷危险盲目抗争,而是去思考在有些大家都觉得帮忙该是第一反应的情况下,为什么有些人“不敢站出来”。
我觉得这与跟风心理、看客心理有关。很多人都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其他都不帮时,这种情形又成了自己同样袖手旁观的“心理安慰”和借口。而且有时候人们会觉得总有其他人会帮的,这种对他人的推断和“依赖”也阻碍了自己的行为。
我曾经看过一个关于扶不扶的评论,觉得讲得很好,遇到摔倒的人,就该全围上去帮忙,哪怕摔倒者想讹人也不知道该讹哪个。这才是该有的“从众心理”。
引用 微风之谷 2014-8-28 09:39
社会上有诸多正能量,我们要宣传它们,但同时负能量也是的的确缺存在的,也是需要正视的。我觉得媒体传播是为了警醒和提醒,虽然被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但更多的人是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下自己在当时情形下会怎么做。单谈老外地铁晕倒这件事,哪怕因为不懂医学知识不敢贸然救助,但留在其旁边也是给予温暖的方式。如果是我,如果在公共场合晕倒,发现周围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轰然而散,是何等心寒。传播是为了反思,而且很多人也是需要反思的。
引用 昌乐中小企业办 2014-8-28 08:45
社会风气江河日下
引用 仙公山人 2014-8-27 22:20
要智慧地站出来
      一些情况下,不站出来,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素质问题、社会问题。尤其是地铁那种地方,在当今极端事件频发的形势下,一有风吹草动,出现草木皆兵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了。更多的情况下,还是站出来的时候多,只是站出来的方式不同而已。有些是盲目地站出来,类似不会游泳的跳到深水里救人,人没有救出来、或虽救出来了,自己却死了;老人倒了,毛里毛糙地去扶,有时效果不好,等等。有些是理智地站出来,报警的、打120的、直接施救的,等等。直接扑上去,是站出来,间接的措施,也是站出来。有的时候,理智地站出来,虽不直接,但比盲目地站出来,效果要好。因此,站出来不仅需要热情、勇敢,还需要智慧。
         以往扶与不扶的报道,往往不够客观,只重视是否直接扑上去式的“扶”,忽视或者没有关注间接式的“扶”。这是新闻报道中的欠缺,甚至是教训。
        发生在身边“扶”的事情,比比皆是。人心不古、风气不再的说法,是偏颇的,是不全面的。
         世上还是好人多!中国人是敢站出来的!

查看全部评论(28)

相关分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