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墓 管宁墓位于安丘市政府西南29.3公里,53分钟车程,官庄镇老管公村西南。 管宁(158-241),字幼安,三国时北海朱虚(今管公村当时为朱虚县东境)人,名相管仲后裔,世称“独行君子”。自幼好学,饱读经书,不慕名利,高风亮节。东汉光和元年(183),平原人华歆(字子鱼,后为三国时魏大臣)慕管宁之名,千里来访,二人一见如故,成为好友。有一次,二人一起“锄园得金”,管宁视之如瓦砾,弃于一旁。还有一次,二人“同席读书”,有位达官显贵坐着豪华的轿子从外面路过,他置若罔闻,照旧专心致志地读书,而华歆却面露慕色跑出去观看。华歆回来后,他把席割开,与华歆分开坐。并说:“子非吾友也”。成语“割席断交”、“割席分坐”、“管宁割席”即源于此。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曾与好友邴原避乱去辽东达37年之久。管宁在辽东所居屯落,井边打水器具少,或男女杂错,或为争井打斗。管宁就多买器具,分置井旁,打上水等待邻里取而用之。邻里知是管宁所为,纷纷自责,从此打水不再有争斗。又有邻居家的耕牛,到管宁的田地里啃食践踏,管宁牵牛到阴凉处,饮水喂食,比其主人还好。牛主很惭愧,如犯大错一样。从此邻里左右无斗讼。魏文帝即位,征辟管宁,遂将家属浮海回籍。三国魏黄初四年(223),诏公卿举独行君子,司徒华歆举荐管宁。诏为太中大夫,固辞不受,后屡征不至,一生隐居。“凡徵命十至、舆服四赐”而不就,不易其节,德行卓绝,世人称为一代高士。管宁、华歆、邴原三人友好而且出色,被当时的人们比为“三人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