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价格400多元的咖啡机仅卖50元,市场价格100多元的平底球形壶仅卖12元……北京东城区龙潭街道光明社区开办的“阳光易屋”里,电饭煲、电热水壶、咖啡机、皮包等几乎全新的物品依次摆在展柜中,但标价远低于市场价格。 这里摆放的物品都是社区居民家中闲置的生活用品。居民将自家的闲置物品拿到这里来展示,既可以与他人以物易物,也可直接标价售卖。目前,这里已经成为社区居民“淘宝”的好去处。 60岁的张阿姨是这里的“常客”,她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看看有没有自己需要的物品。而文阿姨则是来这里交换物品的,这次她拿来的是全新的高压锅。“这个锅是我今年在社区厨艺大赛中获得的奖品,家里不需要,就拿来看看有没有其他街坊需要。” 文阿姨觉得“阳光易屋”这个点子很好。她说:“我们老两口过惯了节俭日子。女儿单位发的茶具什么的都放我这了。我们也用不着,丢了可惜,不丢吧又碍事,阳光易屋也算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闲置物品堆在家里不仅占地方,还容易造成浪费,但是拿到“阳光易屋”,就有可能是别人需要的东西。“阳光易屋”就是给街坊邻居创造了一个物物交换的平台,让闲置物品“流动”起来,并引导社区居民崇尚节俭反对浪费,变“废”为宝。 以“书”换“绿”节约环保 “捐出一本书,贡献一份情,留下一片绿。”6月18日,长沙“节俭养德,人人行动”教育实践活动暨图书换绿、关爱他人志愿服务活动在长沙市天心区青园街道湘园社区正式拉开帷幕,吸引了来自天心区各街道社区、学校、以及明德中学的200多名志愿者和公益爱心人士踊跃参与。活动所募集到的闲置书籍将全部捐赠给湘西留守儿童。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人人行动践行勤俭节约!”活动上,志愿者向市民发出倡议,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 “现在,山区的留守孩子们依然缺少学习和阅读书籍的机会,不能尽情享受到阅读所带来的愉悦,而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能够将闲置的书籍实现环保再利用,将换来的绿色植物装点我们的家庭和办公场所,倡导绿色文明,同时也能为那些山区孩子们奉献自己的一点爱心。”参与活动的居民群众纷纷表示,该类型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居民节俭、环保意识,还可以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校园流行“闲”车翻新 许多大学里都有数量不少的“僵尸”自行车。所谓“僵尸”自行车,是指那些遭人遗弃、长期占据着宝贵停车位的自行车,既浪费资源又有碍观瞻。 不久前,清华大学的校园里诞生了525辆再生自行车。这些“僵尸”自行车被回收改造再利用,改头换面后免费发放给师生使用。校方希望借助这样的绿色行动,提醒人们不要随意丢弃自行车、浪费资源,并用变废为宝的实际行动建设节约型校园。再生车一经推出,便得到了清华师生的积极响应,第一批525辆再生自行车已有492辆被申领。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大二的符晓麟是一辆再生自行车的车主,本来要买新车的他偶然在校园网上看到了免费申领再生自行车的通知,于是提交了申领申请,成功领取了免费自行车。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些以“破铜烂铁”为基础的翻新车,车况出奇的好,车轮脚蹬运转流畅,车座车把使用舒适,统一喷制的紫色挡泥板漂亮而坚固。“这和原先想象的二手翻新车完全不同,就像新车一样,而且学校还提供了一个月的保修期,真是又省钱又环保,真是太赞了!”谈起自己的再生车,符晓麟赞不绝口。 清华大学保卫处治安科副科长李燕宁粗略地算了一笔账,这些旧车倘若卖废品,最多每辆卖5元钱,而如果回收维修,刨去20到50元不等的维修费,修好后每辆车的价值能达到100元左右,提升了将近20倍。第一批525辆车的维修花费总计2万多元,然而如果购买新车,以市面上比较便宜的200元新车计算,至少要花去10万多元,直接节约了购车开支近8万元。 事实上,再生自行车活动的目标就是号召师生节约资源,避免浪费,让人们形成节约环保的理念,在厉行节约的活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德行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