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登录注册老干部之家

高密——凤凰城的来历

2014-8-18 22:13| 发布者: 潍坊市委老干部局| 查看: 2371| 评论: 12|原作者: 陆林

摘要: 高密——凤凰城的来历   高密城,人称凤城,凤凰城,邑人世代口碑相传,几近妇孺皆知。那么,凤凰城一说到底是空穴来风式的主观臆说,还是持之有据的形象名称?凤凰城缘何而名,源出何代,寓意如何?   千年古城今高密市 ...

高密——凤凰城的来历

  高密城,人称凤城,凤凰城,邑人世代口碑相传,几近妇孺皆知。那么,凤凰城一说到底是空穴来风式的主观臆说,还是持之有据的形象名称?凤凰城缘何而名,源出何代,寓意如何?
  千年古城今高密市治,西周时为莱①夷维邑,是高密一地的最早名称。自公元前11世纪至今,已逾3000多年。及至西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置夷安县,为县治,亦有2000多年的历史。至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境内多县并存的局面终归高密一统,县治亦为永久治所,迄今已近1400年。
  高密凤凰城缘自形胜②宛若凤凰而名,源于汉代夷安设治之初,世代相传至今。汉夷安城及周边地区,其地形地貌为缓平坡地,属胶莱平原之一部。即南起八里庄南、北至旗台村北,东起高家岭、西至谭伍屯20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鸟瞰全区,南岭若首,城郭为驱,东岭、西岭似两翼,小康、小辛二河如尾,其形胜宛若凤凰。
  八里庄前之南岭,因地处城南而名,本名平安岭,高昂如凤首。东岭,以位于城东而名,古称鹰来岭,亦称莺来岭,本名长陵;西岭,以位于城西而名,本名金岸岭。两岭皆南北绵亘数里,且向外侧延展,酷似凤之双翼,县治夷安城如③居中,堪称凤驱。小康、小辛(古称小石桥河)二河穿城北流,至北栾家庄后泻夷安泽④(后称百脉湖),其尾闾摆动呈扇形放射状,加之河湖相交激起的两簇浪花,岂不是再逼真不过的一对凤尾吗!
  古往今来,众多以凤名县者,均因其境内有山,传说或凤鸣山,或凤栖山,而山名凤凰,进而以凤名县,县治则称为凤凰城、凤城。而像高密城这样因天然形胜宛若凤凰而名,却是绝无仅有的。
  近年来,高密市城市规划,幅员达220平方公里,其规划范围,南北恰与形胜凤凰首尾相齐,东西巧与两翼相合,何其相似乃尔!是天随人意,还是凤合人愿?让我等在与凤城的共生共荣中慢慢品位吧!
  古城悠悠,千余载。涅 再生,凤凰腾飞。今日之高密,已然成为半岛城市之林一座生机盎然的城市。凤凰,腾飞吧!凤凰城将和您同样美丽。            
  注释:
  ①古国名,位于今山东龙口东南。公元前567年为齐所灭。
  ②指优越的地理形势。古志指地理。
  ③龟的一种,力大能负重。
  ④高密北部及高(密)胶(州)平(度)交界地区的古湖泊。



支持

反对

无所谓

点赞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陆林 2014-8-12 08:02
跟贴一下!
引用 陆林 2014-8-12 08:03
高密非物质文化遗产
引用 陆林 2014-8-12 08:03
高密非物质文化遗产
引用 陆林 2014-8-12 08:04
欢迎大家!
引用 陆林 2014-8-12 08:05
                                                               莫言笔下的蓝田


  槐常辉

  莫言先生在他的散文《会唱歌的墙》中,用细腻柔和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高密东北乡的几个传奇故事,其中关于才子蓝田的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
  传说明朝的嘉靖年间,有一个给地主家放牛的孩子,正在池塘边的茅草中解手时听到两个男人谈话:这个池塘是一穴风水宝地,半夜三更时会有一朵奇大的白莲花苞从池塘中升起。如果趁着这莲花开放时,把祖先的骨灰罐儿投进去,注定了后代儿孙会高中状元。这个放牛娃很机灵,知道这是两个会看风水的南方蛮子,于是回去把父母连同爷爷奶奶的尸骨起出来,烧化了,装在一个破罐子里,选一个月明之夜,蹲在池边茅草里,等待着。夜半三更时,果然有一个比牛头还要大的洁白的莲花苞儿从池塘正中冒了出来,等到花儿全部放开时,有磨盘那般大小,香气浓郁,把池塘边上的野草都熏蔫了。放牛娃头晕眼花地站起来,双手捧住那个祖先的骨灰罐子,瞄得亲切,投向那花心……一天,那两个南方蛮子又出现在池塘边,其中一位,跣足长叹:“晚了,被人家抢了先了。”放牛娃看到这两个人痛心疾首的样子,心中暗暗得意,装出无事人的样子,上前问讯:“二位先生,来这里干什么?怀里抱着什么东西?”那两个人低头看看怀中的骨灰罐子,抬头看看放牛娃,眼中射出十分锐利的光线。后来,这两个蛮子从南方带来了两个美女,非要送给放牛娃做老婆,房子也是那两个蛮子帮助盖好。过了几年,两个女人都怀了孕。一天,趁放牛娃不在家,两个南方人把两个女人带走了。放牛娃回来后,发现女人不在了,招呼了乡亲,骑马去追,追上了,不让走。南方人也不相让,相持不下,最终由乡绅出面达成协议,两个女人,南方人带走一个,给放牛娃留下一个。过了半年,两个女人各生了一个儿子。长大后,都聪慧异常,十几年中,都由童生而秀才,由秀才而举人,然后进京考进士。南方的那位,在北上的船头上,竖起了一面狂妄的大旗,旗上绣着:“头名状元董梅赞,就怕高密哥哥小蓝田。”进场后,都是下笔千言,满卷锦绣。考试官难分高下,只好用走马观榜、水底摸碑等方式来判定高低。董梅赞在水底摸碑时耍了一个心眼,将天下太平的“太”字一点用泥巴糊住,使他的同父异母哥哥摸成了天下大平,于是,董梅赞成了状元,而蓝田屈居榜眼……
引用 陆林 2014-8-12 08:05
莫言先生笔下的蓝田,是民俗版本的蓝田,真实版的蓝田,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和高密一样同属莱州府的即墨县人士、官至监察御史的蓝田。他和莫言的祖先、终官吏部主事的管嘉祯同榜进士,因而在莫言的文化基因里,在高密东北乡的记忆里,少不了蓝田的影子。蓝田的父亲不是什么放牛娃,而是进士出身、曾经任过监察御史、终官刑部右侍郎的蓝章。严格意义上,蓝田还是个官二代。
  蓝章,字文肃,晚年号大崂山人,即墨城里人,生卒年月不详。据文献记载,蓝章少年时就以聪慧有才而闻名。他于明成化年间考取进士后,历任婺源县令、潜山县令、贵州道监察御史、左佥都御史等官职。蓝章任御史期间,疾恶如仇,不畏权贵,曾经因为上疏明宪宗朱见深,直言弹劾宦官刘瑾而被投入大狱。刘瑾失宠以后,蓝章出狱并被朝廷重用,委以陕西巡抚的要职,后来又升任刑部右侍郎,成为朝廷的重臣。蓝章晚年时,由于多次上疏皆不被皇帝采纳而深感失望,于是毅然辞去了刑部右侍郎的官职,回到家乡即墨。后在崂山的华楼山下建造了一处华阳书院,专心教儿子蓝田和晚辈们读书,与此同时还致力于著述。蓝章一生著述颇丰,但是传世的并不多,主要有《八阵合变图说》、《御寇记》、《请赈疏》等。
引用 陆林 2014-8-12 08:05
蓝章之子蓝田,生于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卒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享年79岁,是明代即墨名贤之一,字玉甫,号北泉。他自幼聪颖,童辈无人能及。6岁时就日诵千言,并善诗对,8岁随父入京城,其父蓝章的好友翰林孙圭出以长对难之,蓝田不待思索就念出奇绝的对句,对字极为确切,被称为“小圣人”。9岁,侍郎程敏政以《梅花赋》为题试之,蓝田挥笔立就。程叹曰:“吾举神童时,不能过此子!”12岁,南直隶督学司马亮(后为御史)屡次命蓝田等人糊名考试,蓝田均获第一等。16岁中举人,当时山东提学沈钟奇怀疑蓝田的才华,认为他这么年少,哪来的奇才,很可能是记诵旧作,因而,又再三复试才相信,批卷时高兴地说:“不期即墨之乡,而产蓝田之玉!”蓝田从此名扬齐鲁,遂被荐于京师太学,师从李西涯等。由于蓝田勤奋好学,识穷经史子集,旁究稗官野史,懂天文律历、善诗对韵律、牛经马谱,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可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时杨宏曾作诗赞他“学冠群经称八斗,文成倚马擅三长”。由于蓝田性格亢直,风节凛然,虽满腹经纶,却仕途多舛,参加多次会试,皆因文风为主考官和当政者所不喜,因而屡试不第,在相隔31年后,终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第11次赴礼闱方登癸未科二甲进士第六十一名,时年47岁。第一甲三名,状元姚涞、榜眼王 、探花徐阶。那个“董梅赞”只不过是个虚拟的人物罢了。状元姚涞,字维东,慈溪(今浙江省)人,官至侍读学士。探花徐阶官运亨通,严嵩倒台后担任了内阁首辅。
引用 陆林 2014-8-12 08:05
嘉靖三年,蓝田任河南道监察御史,时年廷议“大礼”,因正德帝朱厚照无子嗣,由兴献王之子朱厚 继统,是为嘉靖帝。以席书、张璁、桂萼为首的一班弄臣,上疏劝嘉靖帝尊生父兴献王为太上皇。身为监察御史的蓝田、段续、陈相等众多正统派,认为此举于礼不合,主张尊正德帝为太上皇,并恳请皇帝治罪席书等人。此举却惹得嘉靖帝圣心大怒,下诏将蓝田等人廷杖,蓝田受杖后几乎丧命,枕席达月余之久。愈后,仍冒死逆鳞强谏,并接连上疏弹劾大学士费宏、尚书杨旦及席书、陈 等权臣10余人,直声震动京畿。
  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蓝田受命巡按陕西。陕西乃明朝边防重地,其父蓝章曾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任陕西巡抚达4年之久。蓝章巡抚陕西时,因政绩卓异,后升迁南京刑部右侍郎,离任时,三秦父老为其立“去思碑”,建生祠奉祀。蓝田到任后,不敢稍损其父当年声誉,乃设计智退边寇,平乱安民,并上疏朝廷,历数边务十数事,废除弊端,尽修其父任巡抚时之旧政,让民休养生息,一时间边境靖宁,人民安居乐业,因而深受三秦父老爱戴,当地人赞其父子曰:“一按一抚,一子一父,虏不犯边,民得安堵。”后在其父蓝章病逝蓝田返乡守制其间,曾被他参劾过、已掌都察院务的张璁、给事中陈 等乘机上疏参劾蓝田,罗织罪名,对他进行诬陷报复,使蓝田被逮入济南大狱,革职问罪,经多方解救,方得获释,遂被罢归乡里。
  蓝田罢职归乡之后,不问政事,于后院专辟一室为书房,名曰:“可止轩”,终日深目韬晦,游衍讲习其中,抚琴作诗自得其乐。晚年还与青州冯闯山等8人友结诗社,起名曰:“海岱会”。并相约不将社内诗稿外泄,不复以名誉为事,但以借诗抒怀,陶冶性情,自娱其乐。蓝田在罢归闲居的几年间,朝中曾先后有20余疏荐书举他重新出仕,但他对官场仕途早已心灰意冷,自嘲地婉拒曰:“我数十年老妇,何可与红颜争艳”。蓝田一生著述颇丰,遗有《蓝侍御集》、《北泉集》、《东归唱和》、《白斋表话》、《南征题稿》和《西巡题稿》等诸多作品。
引用 陆林 2014-8-12 08:06
蓝田一生品德高尚,仗义疏财,乐于助人。在大灾之年、民不聊生之时,他都慷慨解囊,救助贫民,死者赠以棺木,并捐以土地用以殡葬无处埋葬的死者,前后共捐地达50余亩。蓝田出身书香门第、簪缨世家,还在蓝田于太学读书时,其父蓝章以三品考满卓异,按明制可荫一子为官生入国子监出仕,作为长子的蓝田乃礼让于三弟荫袭,既不私己身,亦不私其子,显示出其谦谦君子之风。莱州友人刘英,在赴任宁州知州时,路过即墨,将许多行李存放在蓝田处,后因刘英全家中途翻船遇难,蓝田闻讯,费尽周折,从千里之外寻来刘英胞弟,将那些无人知晓的行李悉数交还。历城故人周秀,居官清贫,去世后,蓝田收其子养而教之,使其后来考取了即墨儒学生员(秀才)。
  蓝姓在即墨的“周、黄、蓝、杨、郭”五大家族中历史最为悠久,蓝氏祖茔在今北宅镇蓝家庄附近,明清两代人才辈出,佼佼者除蓝章、蓝田父子外,还有蓝再茂、蓝深、蓝润、蓝延、蓝用和、蓝顺方等。因此有民谣曰:“九水九曲九道弯,九个御史下河南”的趣闻传世。
  蓝田不仅给高密留下了不少传奇故事,也留下了两首吟诵高密的传世诗篇。其一是歌颂和他同一时期的高密人李昆的《集古次唐伯虎韵》:“行歌南陌上东冈(温公),独嗅黄花对夕阳(杜牧之)。醉翁生计今如此(永叔),天上永无绿野堂(静修)”。李昆(1471一1532),字承裕,号东冈,明代西隅(今醴泉街道)人,终官兵部左侍郎。李昆的为官生涯,历弘治、正德、嘉靖三朝,计35年,史评其为官“刚方明果,人罔敢干以私,而廉静之操,至老弗渝”。李昆不仅政治上军事上颇有建树,同时,他还是名出色的诗人。他的诗作为文平淡而有理趣,不喜欢用晦涩词句,尤其工于五言诗,有唐代诗人的风格。著有诗集《东冈诗稿》。书法也极其端庄遒劲。《集古次唐伯虎韵》是根据唐伯虎的《前题》韵仄,选取古人的佳句,重新组合的诗作。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另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间乡试第一。会试时,因科场舞弊案受牵连被革黜。遂漫游名山大川,后致力于绘画,书法。在明四家中名声最著。诗文不拘成格。有《六如居士全集》。《前题》是这样描述李昆晚年居住地“东冈别业”的:“茅屋东楹百尺冈,梧桐凤鸣趁朝阳。主公不学谢安卧,正自摅(shu)谟佐庙堂”。蓝田和李昆一样,属于明代山东莱州府人,年龄比李昆小六岁,比幼时同样有“小神人”“神童”之名、明代最为著名的才子唐伯虎小七岁,和唐伯虎一样,都受到大学士程敏政的赏识。蓝田和唐伯虎认识甚至熟识是必然的,有唱和酬答。一南一北两位大才子因为李昆的缘故,都和高密结下了奇缘。
  蓝田另一首吟诵高密的诗篇是《淮沙吊古》。诗曰:“马蹄落日龙且道,古木霜风映衰草。淮沙隐隐绕淮水,行人吊古伤怀抱。霸主遣且来山东,旌旗耀日淮水红。当时意气吞海岳,宁知竖子真英雄。夜半囊沙塞淮水,须臾水掘楚军死。多多益善韩将军,一料且也在囊里。龙且头颅一丘土,麋鹿纵横狐狸舞。淮阴勋业竟何如,未央钟室泪如雨。”这是一首凭吊楚汉之争时期韩信潍水之战古战场的诗歌,也是一首作者对功名和命运思考的诗歌,也说明作者对高密旧八景之一“淮沙落雁”的熟知热爱。蓝田喜欢热爱高密,高密也把蓝田的故事一代代演绎着、传颂着,更会因为莫言先生,在中国、在世界传承着、鲜活着……
引用 陆林 2014-8-12 08:07
老有所乐!
引用 陆林 2014-8-12 10:09
顶一下!顶一下!
引用 yuzhicheng 2014-8-14 09:41
高密人应该了解高密的历史。

查看全部评论(12)

老干部之家

工作

动态
党支部

文件下载
意见直通车

老干部志愿者

博客

服务

旅游 文化

老年用品

全国老年期刊联盟

社团

摄影  诗词

书画

资源库 山东兵

视频

互动

活动 话题

论坛

老教育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