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专题 本期话题 查看内容

“子随母姓”,扭转男尊女卑?

2014-8-4 19:20|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2269| 评论: 24

摘要: 安徽长丰县规定,新生儿若随母亲姓的家庭,可获得1000元奖励。在公众普遍把“新生儿随父姓”默认为约定俗成的文化传统的今天,长丰掀起的这场“姓氏革命”着实让人为之一新、为之一惊。 在我国,姓氏的传承被赋予了延 ...

   

   

    安徽长丰县规定,新生儿若随母亲姓的家庭,可获得1000元奖励。在公众普遍把“新生儿随父姓”默认为约定俗成的文化传统的今天,长丰掀起的这场“姓氏革命”着实让人为之一新、为之一惊。

在我国,姓氏的传承被赋予了延续香火的文化意味,而传统观念中只有男性才可以传承姓氏,因此,随父姓这一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重男轻女之风,鼓励子随母姓,“慢慢地淡化父姓意识,淡化传宗接代意识”,借以推进“性别平等”,是这一举措提出的初衷。

长丰是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七周期性别平等项目的一个试点县,该县也曾采取很多其他措施来降低男女性别比,比如增加公厕内的女性蹲位数量,以及引导村民修改村规民约中带有歧视女性的条款等举措,所有这一切,目的都旨在降低当地人对生男孩偏好

此次姓氏革命也引发了诸多争议,最根本的是观念之争,也就是说子随母姓,忽视了姓氏背后的文化沉淀。姓氏作为一个族群基因的外在符号,自古以来遵循的子随父姓,也获得了现代生物学的支持,家族中男性Y染色体具有惟一性,只能通过男性传承,从而成为家族稳定的基因代码,子随母姓可能会引起家谱、族谱的混乱,打破人文文化的主要脉络和传承

    也有人认为提倡男女平等,主张生男生女都一样,与尊重姓氏传统并不矛盾,没必要强行捆绑在一起讨论。随着时代的进步,男女在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会逐步实现平等,对于家庭生育情感的意义远大于传宗接代的意义。让社会树立理性的生育观念,需要引导公民认识到生育的社会意义,而非单纯生物意义,怎么生育应建立在家庭幸福的共识之上,这才是政府与社会应当共同促进的。

 

    子随父姓中是否还暗含男尊女卑的观念?子随母姓能否成为时代变迁中可以接受的大潮流?您是怎么看的?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阳信县法院 2016-4-4 10:35
“子随母姓”,并不能扭转世俗的男尊女卑,有的人理解是:生男孩是名气,生女孩是福气。
引用 lsxslj 2014-9-17 19:06
要承认男女是有差别的,解决男尊女卑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化大工程。子随母姓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从户籍管理、少重名的角度出发,可父母姓都加上。如【王张宏达】,王是父姓,张是母姓,宏是辈,达是名。等......。
引用 嘉言懿行 2014-9-6 16:01
我觉得不能简单的把子随父姓说成为男尊女卑的观念。男女之间,在生理等自然因素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父系社会。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父系与母系共存的状态。那时可能有的子随父姓,有的子随母姓。究竟随谁姓,完全由公民个人来决定。因此,子随母姓可能成为时代变迁中可以接受的大潮流,但不能完全取消子随父姓。长丰县的做法很好,有创新,值得肯定。在当前形势下,有利于优生优育的计划生育工作。
引用 张守存 2014-8-22 10:23
子女随父姓这是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应保持下去。如果子女两个以上,夫妻可共同协商谁随母性。对随母姓的家庭发奖金真是画蛇添足!
引用 枕岩 2014-8-13 15:23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的改变非一日之功,也非一蹴而就,此等做法无非是显示人无我有,标榜创新,实属博取眼球的噱头,实际作用甚微
引用 张继利 2014-8-10 16:12
奖励随母姓不必要!男女平等是个实质性的东西,主要是指权利和地位,与跟谁姓无关系,在当今社会上跟谁姓的情况主要有三种:随父姓;随母姓;男孩随父姓,女孩随母姓。根本就不存在男尊女卑的问题。
引用 xinshan1945 2014-8-9 10:51
 婚姻法第二十二条早有规定; 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奖励随母姓,是画蛇添足,节外生枝,多此一举。
引用 桃园愤青 2014-8-8 22:11
了,可以一个随父亲姓,一个随母亲姓。我觉得像安徽计划生育搞得不好的地方,提倡孩子可以随母姓,对改变人们男尊女卑的思想,对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是有利的。
引用 桃园愤青 2014-8-8 22:04
我觉得这个改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克服男尊女卑的思想,为克服男尊女卑提供了舆论支持。
      
      在乎姓是男权主义的滋生物,这大概起源于父系时代。封建社会里,皇权更是重视姓。汉刘唐李宋赵。朝代标上了姓好,而世袭的是男性。在外国,可能不是这样的。可是在中国这就是国情。子随夫姓,可能起源于,父系时代。过去女婴为什么会被溺死,就是因为不能传宗接代。至今,这种思想的残余还是存在的。过去生了女佣多了就溺死。现在计划生育搞得不好的地方也是不生男婴不拉倒,认为没有儿子抬不起头,所以就有一家生6.7个孩子的。安徽、河南人到我没这里打工的就是这样。
      现在,民间兴起了修家谱的风气,而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有的族支,多数户只有一个女孩,就显得人支不旺。按老规矩,没有男丁的户就是就绝后户了。如果随了女性,这户就有了传承的血脉,家谱也续的下去了。
     重要的是在姓氏的问题上,思想要解放。其实姓氏 也就是个符号,不一定非要随父亲姓,毛泽东的两个女儿就姓李(有一说因为毛泽东在延安时的化名是李德胜)。谷牧就不姓谷。华国锋就不姓华,可见,革命先辈和许多志士仁人是不在乎姓氏的。往后,有了二孩的政策,可以生两个孩子了 ...
引用 四季草 2014-8-8 16:12
子随父姓,是历史的责任形成的,不是啥“男尊女卑”。母系社会,是可以子随母性的,现在搞这个是倒退。真要搞的话,我看这样比较时髦:安徽长丰县的领导,在电视上集体宣誓:老子无能,改名换姓。从我做起,改为母性。
引用 临朐县公安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2014-8-8 16:09
子随母姓,应该提倡,不论能否改变男尊女卑!
引用 玛丽 2014-8-8 11:11
今天,我们讨论随父姓或随母姓,其实意义并不大。科学的进步,已经能够让我们确定父亲的身份,但真的要用“亲子证明书”来确认父子或父女关系吗?祖先已经传给了我们最简单的方法,为什么还要舍易求难呢! 当然,法律并没有规定孩子必须随父姓,姓什么,也不会决定孩子的一生,即使是随母姓,或随其他什么姓氏,孩子的亲生父亲,也是永远都无法改变的。因为自然从一开始就已经确定了血脉相承的规律,而随父姓则表明了这一规律。只有抛弃孩子,或者让孩子觉得耻辱的父亲,才能被剥夺冠姓权。 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知道父亲是谁,而且都能在阳光下享受父爱,也希望每个男人都能确信孩子是他的,并且能竭尽全力的付出父爱。真心祝愿每个孩子都有好爸爸,也祝愿每个父亲都有好孩子!
引用 玛丽 2014-8-8 11:09
尤其是独生女儿的家庭,外公外婆的“争姓大战”已经成为了家族使命,上升到了关系一个家族生死存亡的高度。时至今日,随父姓或随母姓,似乎成为了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孩子为什么要随父亲的姓氏呢?随父姓,似乎并不是中国之特有,全世界的国家都贯彻着随父姓的主流做法。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将孩子冠以父亲的姓氏呢?是因为父系社会,男人掌管着这个世界,处于强势地位,还是因为大多数的母亲对此无所谓,不在意,自愿放弃呢? 其实汉字“姓”本身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姓---女 生,因为我们是母亲生的,所以我们随父姓。女子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孩子降生,自古以来,这都是旁人用肉眼就可以看清的事实,母亲的身份,是自然的馈赠,是无需加以证明的真相。但父亲,并不是肉眼可以证明的事情,自然把“他”隐藏了。 遗传,有一种很神奇的力量,有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儿,长得和父亲真的一模一样。在遥远的母系社会,这是多么庆幸的事情啊,孩子的父亲,得以确定。但这样的偶然实在太少了!尽管我们的基因继承了父亲的全部生命密码,可从面相上,鲜少能确定父子或父女关系的。父亲,是一个需要被证明的身份! 拿什么来证明孩子的父亲是谁呢?——冠以父姓,最直 ...
引用 笠翁立仁 2014-8-7 12:12
子随母姓,就能扭转男尊女卑吗?我看不能。男尊女卑是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只改个姓氏是改变不了的。1000元奖励也没有必要。要“姓氏革命”的话,我看子随母姓或随父姓都行,不能用奖励的办法引导子随母姓。
引用 蒲先和 2014-8-6 18:11
我的观点是:独生子女,随父亲姓;生二胎,一随父姓,一随母姓。我只有一个孙女,当然姓蒲,她母亲姓李,我给她取名“李涵”。蒲李涵,包含了尊重母亲的意思。
引用 昔日老兵 2014-8-6 16:08
假如我有两个儿子,他们分别生了两个孩子。
一个儿媳说: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就让孩子随他老爷的姓吧,这样还可以得到1000元的奖励呢。
我会说:孩子是你们两个生的,你们自己做主。孩子如果随了他老爷的姓,那就让他叫他老爷为爷爷吧。给你们一个红包,一万元不要嫌少,那就叫我老爷吧。他这个爷爷可不是白当的,先去找他要红包。将来他的财产可是要留给他孙子哦。因为,他的孙子随了儿媳的姓,成了外甥了,他没有孙子了。

另一个儿媳说:时代不同了,既然男女都一样,就让孩子随他父亲的姓吧。
我会说:孩子是你们两个生的,你们自己做主。既然姓了我儿子的姓,那就是我的孙子了,先给你们一个红包,不要嫌少只有五十万,以后我的财产都由他来继承。

外甥和孙子在目前社会中如何讲平等,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引用 昔日老兵 2014-8-6 15:07
这个“举措”看起来很好。假如数年内所有的孩子都随母姓,是不是就形成了“女尊男卑”了? 到这个时候是不是又应该鼓励 生孩子 随父姓也奖励1000元呢? 男尊女卑也好,女尊男卑也好,姓氏的意义何在?那些当爷爷奶奶的,会为了这区区1000元钱,就让孙子随了儿媳妇的姓? 这爷爷奶奶是不是要给自己的孙子叫外甥呢?如果这爷爷说,随父亲的姓我给100万,你看儿媳会为了“ 女尊 ”去要那1000元吗? 如果,这姓一变,这亲戚中的所有称呼是不是也要变啊?这家谱是不是也要改变?首先,问问孔孟的后人咋办?孔孟的传人能让自己的儿孙不姓孔孟吗?
      假如,全中国的人都把姓氏改为母姓,中国妇女就彻底解放了?就消灭了男尊女卑?中国14亿人, 改一个1000元,谁来拿钱?

   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由孩子的家人选择,而不是用 1000元人民币来刺激( 或者说是诱惑)。玩这种“游戏”,实在是哗众取宠,愚昧之举!谁说这个“举措”好,那就先把自己的姓改为母姓,然后把儿子改为母姓,再把孙子改为母姓,到时候看看你们家有几个姓?看你如何论祖排辈?
引用 gongming 2014-8-6 11:33
  “家族中男性Y染色体具有惟一性,只能通过男性传承,从而成为家族稳定的基因代码,子随母姓可能会引起家谱、族谱的混乱,打破人文文化的主要脉络和传承。”
  上面这段话的意思需要认真探讨研究一下,就是说,无论随父姓还是随母姓,都要按照科学的原则:就是看是否有利于人类优生管理,至于家谱、族谱、脉络传承等等问题都是次要的,因为无限的宇宙生生灭灭永恒地循环往复,像宇宙尘埃一样渺小的生物——人类,只是无限宇宙时空运动的瞬间偶然产物,所谓家谱、族谱脉络传承意义不大。人类应当关心的是在有限的人类历史阶段如何使人类更好地进化发展,如何使人类平等幸福地生活,如果不是为了人类的优生,那种企图传承家谱、族谱脉络的封建主义自私自利思想是阻碍人类进化发展的。
引用 花官老干部 2014-8-6 10:01
姓氏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吧,感觉这种做法不是很好啊,尊卑不是通过这种方式体现出来的,提高女性的地位可以用很多种方式,这种显得有点刻意,可能引起大家的反感吧
引用 温柔的小白兔 2014-8-6 05:51
重男轻女的根源在男尊女卑,男尊女卑的根源在传宗接代。几千年来的封建意识在国人心里扎下了根,幻想着短时间内扭转这个局面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传宗接代观念在我国南方或一些城乡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彻底摒弃这些封建落后愚昧的传统思想,关键是要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民素质的首要问题还是要普及文化教育,尤其是对女性的普及文化教育。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或一个举措就可以完成的。但在当下,“子随母性”仍不失为一个好的改革,应提倡和推广。

查看全部评论(24)

相关分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