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登录注册老干部之家

青岛市以关心下一代工作为着力点 推进“五老”发挥作用常态化

2014-8-4 08:55| 发布者: 青岛市委老干部局| 查看: 969| 评论: 0

摘要: 青岛市以关心下一代工作为着力点 推进“五老”发挥作用常态化 最近,刘延东副总理对青岛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老同志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所作出的大量工作,并希望总结推广。 近年来,青岛市关 ...

青岛市以关心下一代工作为着力点

推进“五老”发挥作用常态化

 

最近,刘延东副总理对青岛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老同志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所作出的大量工作,并希望总结推广。

近年来,青岛市关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适应党的十八大关于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紧密围绕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新要求,结合青岛实际,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借助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在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的经验、威望等优势,充分发挥“五老”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作用,着力在“广、深、实、新、常”五个字上下功夫,推进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一是广覆盖,在组织建设、参与人员、关心对象上不断扩大覆盖面。

第一,扩大组织建设覆盖面。目前,全市关工委组织已发展到8012个,1200多所中小学和30多所各类高校、178个街道、1178个城市社区全部建立了关工委,90%的农村社区成立了关工委;企业关工委近年来发展较快,现已达到827家,青岛卷烟厂、交运集团、公交集团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先后成立关工委,重点突出对青年职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社会反响良好。

第二,扩大参与人员的覆盖面。“五老”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吸收了30名刚从市党政机关退下来的正局级干部加入“五老”指导团,设立市关工委常委。目前,全市“五老”志愿者达到11万多人,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

第三,扩大关心对象的覆盖面。由过去重点关心在校学生逐步扩展到机关的青年干部、企业的青年职工,特别是向青年农民、贫困地区青少年、残疾青少年和“五失”青少年(失学、失业、失足、失亲、失能)延伸。

二是深入、深化,关爱走基层、入心灵、落细节、见行动。

(一)向基层工作深入。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宣传基层,推进基层关工委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各指导团和“五老”同志深入基层调研、宣讲、指导、帮扶。在《青岛日报》开设《关心下一代园地》专版,每月一期,及时报道基层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经验、新做法和“五老”发挥作用的好典型等,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深化学校教育。提出“六学”目标,即学知识、学知事、学知实、学知是、学治事、学治世,引导学生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学会如何为人处世,具有明辨是非、解决问题、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促进自身素质和社会认知、适应能力的不断提高,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邀请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失去双臂、自立自强的心理教师刘仕春,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的老科技工作者魏世杰等英模人物为青少年作报告,对深化学校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引导青少年增强自立自强意识、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健全人格。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与青少年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紧密结合,力争使教育活动具体化、形象化,让青少年通过了解身边的凡人善举、感人故事,小中见大,传播正能量,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增强践行的自觉性。推出了《关心下一代大讲堂自助菜单》,安排20名“五老”骨干力量承担180个专题的宣讲任务,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讲座有41个专题,党史国史教育系列72个专题,不少课题都制作了课件,图文并茂,形象直观。重突出“五安全”教育,就学校安全、家庭安全、岗位安全、社会安全和个人安全方面的常识,编辑成通俗易懂的简易读本,进行常识普及。

(四)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在全省率先开通“青少年关爱心理热线”,组织50多名心理专家,每周日轮流值班,通过热线电话,为青少年及其家长排忧解难,进行心理疏导。三年来,共为450多名青少年及其家长化解心理障碍,受到了广泛好评。依托空军医学训练中心,建立了“关爱心理热线工作基地”,开展面询近百次。协调市民政部门,联合12349便民服务热线,拓宽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渠道。

三是摸实情、明实需、定实位、出实策、办实事、重实效。

按照调查研究多分析,反映情况提建议,协调配合促落实,发挥优势办实事的“四句话”工作路径和方法,了解掌握当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政治思想、社会氛围、成长环境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及时将调研报告和意见建议报送党政领导或有关部门参阅,助力青少年基本权益得到保障、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基本素质不断提高、基本技能不断增强。针对中小学生上下学乘车难、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际问题,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建立校车公司的意见建议,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现在,遍及全市城乡的8000多辆校车成为宣传雷锋精神、诵读国学经典的流动课堂。针对中小学周边一些家庭作坊式的小饭桌、小食堂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市关工委协调相关部门在市北区试点建立了“五老”小饭桌义务监督员队伍,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运行两年多来,这支队伍已发展到150多人,每日对重点学校周边的小饭桌进行巡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整改,确保了这部分孩子能够吃上校外放心的午餐。各级关工委联合爱心企业和人士,持续开展助学、助残、助困活动,2013年共募集善款1926万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17550人次;深化“手拉手”跟踪帮教活动,加强对“失依”儿童的救助等等。

四是不断适应新形势、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采取新举措、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关注农村偏远地区学校学生营养餐问题,调研之后起草了《关于对学校饮食安全情况的调研报告》报送给中国关工委和市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老同志到多个区市、多所有代表性的学校了解情况,积极呼吁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关工委协调、社会参与”的措施,参与调研中小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对此作了批示。为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感恩和亲情意识,市关工委联合市委高校工委,在部分驻青高校开展了“写一封家书”的感恩教育活动,制作了带有关工委标志和寄语的邮资信封1万枚,发送给部分高校大一新生,并从中选取部分优秀家书和父母的回信汇编成册印发赠送。2014世界园艺博览会在青岛举办为契机,协调、联合有关部门,4251025日,以“爱蓝天、爱绿地、爱护生态环境见行动”为主题,在全市青少年中倡导爱绿、护绿,做语言美、行为美、品德美的文明小使者,为办好世园会增光添彩做贡献。

五是做到关心下一代工作常态化、长效制。

(一)推进节日文化教育常态化、长效制。2011年开始,市关工委结合“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和春节等不同节日内涵,每年组织开展80多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活动,形成了“节日文化教育”品牌。编印的《节日文化读本》印送广大“五老”和青少年阅读。

(二)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长效制。开展“雷锋学校”评选活动,举办弘扬雷锋精神报告会等,使雷锋精神恒久发扬,得到传承。

(三)推进感恩教育、中华诗文诵读和才艺培养“三项活动”常态化、长效制。积极参与市教育局主办的全市中小学生艺术节、科技节、写字节、科技创新大赛等大型活动,三年来共评选表彰了3000多名感恩、诵读、才艺、书法、学法和科技小明星,形成市、区(市)、校三级评选网络,全市百万中小学生参与其中。

(四)推进工作体制机制的常态化、长效制。修订完善了市关工委主任办公会制度、“五老”指导团工作制度等11项制度,制定了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实施细则。目前全市基层“五好”关工委达标率超过50%完善骨干队伍学习培训制度,市委组织部给予纳入市委党校年度培训班次,将培训经费列入组织部干部培训经费,已经成功举办了三期,重点围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关工委工作创新发展等专题进行学习培训。

(五)推进“五老”发挥作用常态化、长效制。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支持,尤其是依靠广大“五老” 心系国家、情铸未来、主动作为、乐于奉献的精神,组织2000名“五老”深入学校、社区、乡镇、企业、监所,弘扬时代精神、传播正能量。2013年共作宣讲报告3100多场,听众达96万人次,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好评。

 

 


支持

反对

无所谓

点赞

最新评论

老干部之家

工作

动态
党支部

文件下载
意见直通车

老干部志愿者

博客

服务

旅游 文化

老年用品

全国老年期刊联盟

社团

摄影  诗词

书画

资源库 山东兵

视频

互动

活动 话题

论坛

老教育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