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学诗点滴体会

2014-7-28 10:32| 发布者: 潍坊市委老干部局| 查看: 338| 评论: 0|原作者: 枕岩

摘要: 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学诗点滴体会殷守梅 古人写诗很讲究用字,特别是宋代诗人很重视以字入诗。宋代诗人唐庚在《春归》这首诗末尾两句用了愁字,“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没有什么奇方妙法逃避愁,驱 ...
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学诗点滴体会
殷守梅


    古人写诗很讲究用字,特别是宋代诗人很重视以字入诗。宋代诗人唐庚在《春归》这首诗末尾两句用了愁字,“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没有什么奇方妙法逃避愁,驱赶愁,无可奈何只好借酒浇愁。
    愁字为形声字,心之上压着一个秋字便为愁。秋者万物凄凉、萧疏、凋谢,此情此景压在心上,岂能高兴,畅快,愉悦?愁是意识的,心理的,抽象,摸不着,抓不到,只是心灵上的感觉而已。在封建社会里士大夫阶层,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贬,或囚,或杀……,倒霉的事情比比皆是,如何表达内心的忧愁,便成为他们吟咏时重要内容,愁字便在诗词中屡见不鲜。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末尾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满腔幽愤蓄势而出,一泻千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千古绝唱。传出愁思不仅如春水浩瀚恣肆,奔放倾泻,还如春水之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的确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结尾这九字句,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春江波涛般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真是声情并茂。
    宋代诗人秦观在《减字木兰花》末尾两句也用了愁字,“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诗人将思归斜倚高楼,总会寄希望天上飞过的大雁带来思念的人的信息,可是,一群群大雁排成“人”字或“一”这从天上飞过,却一直杳无音信。期待的心情己变得倦怠,而在这样的心情看来,天上大雁所排的字,都变成“愁”字。这一想象,奇特而又涵蕴丰厚。同样,李清照在《武陵春》末尾两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抒发的内心的忧愁,“舟轻”“愁重”,两相衬托,效果甚佳。舴艋小舟载不动许许多多,这是作者自铸新词,运用的很自然贴切,不首痕迹,这种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有人评论说,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把愁变成物,李清照把愁搬上船,唐庚则以酒浇愁,宋代诗人用字之妙,成为千古美谈,令人赞羡不已。还有瘐信的“闭户愈推愁,愁终不肯去。深藏欲避愁,愁己知人处。”辛弃疾的“欲上高楼本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类似描写愁字的例子还有很多,无须多说。
    诗歌一般少不了描述景状与意境这两点,无论是见景生情还是借景抒情,都是诗人利用景状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景状是配角,需要达意的情感才是主角,景状是表面现象,从内心抒发情感才是诗歌的灵魂。作为初学诗词的我,认为多吸取文学诗词营养,尽快提高自己很有必要。这是我学习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