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忆两度江阴行 1949年的4月20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过大江随之开始。西起九江东到江阴长达千余华里的渡江战役,是分三路进行的。其中,由粟裕大将指挥的东路、渡江东线的解放大军,首先到达了江阴申港的徐村渡口。央视六台一个时期播出的《渡江侦察记》,真实地再现了这段岁月的狰狞。60周年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安丘市经济强村(居)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的学员,也踏上了赴江阴的地界。不过我们来的目的,却是为了过天堑“取经”,是来学习借鉴江阴市先进村(居)及社区,像华西村、三房巷集团、长江村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进经验和做法的。 2009年4月下旬与2010年的4月下旬,一样的情怀、别样的时刻,我们培训班两度在江苏省江阴市委党校顺利举办。班上采取经验介绍、现场教学、互动座谈讨论等方式进行,大家的学习紧张而充实。我们学习与下榻的地方,可谓是风光占尽,它的斜对面就是著名的黄山湖公园,这里水秀山青,林幽石奇,是“江尾海头”(苏东坡提句)的翡翠碧玉,是现代港城的风情画卷,是江阴名副其实的“城市客厅”。江阴是2003年以来全国经济百强县(市)的“六连冠”,曾有“中国经济十强村”中的第一(华西村)、第三名(长江村)。
自己仅仅是领队之一,不是什么村官、也不够格,学习上的压力和触动也许会少一些,因之课外的活动,也许更能轻松自如和丰富精彩一些。早已知晓的当年孙中山先生的一句真言——“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开始”、以及江阴的“刘氏三杰(天华三兄弟)”和探访徐霞客镇(毛主席说过:我也想做一回徐霞客)等等,更让自己对于这座又名“芙蓉城”(江阴古城池形似盛开的芙蓉花)的地理、人文多了一些的关注和留意。
“渡江第一船”,有位于南京的“渡江第一船”、位于江阴的“渡江第一船”和芜湖繁昌的“渡江第一船”。 江阴的“渡江第一船”也是“渡江英雄第一船”,现陈列于“军博”的就叫这个名字,因为王小弟的这艘木船,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下,曾来回6次运送每船都有五十名左右的解放军指战员。黄山湖公园里黄山脚下的博物馆前,金属铭牌上的清晰文字标明,复制的当年王小弟驾驶的这艘木船,从苏北正东圩出发,在渡江东线,首先到达江阴申港的徐村渡口。为了纪念渡江战役的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授予了王小弟渔船这样的光荣称号。
“渡江第一船”的精神内涵,某位中央领导同志曾经概括为:团结一致、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尽管是在傍晚,光线极为不清,我与同伴们肃然起敬之余,还是互相拍照以留念。
在黄山湖公园“望江楼”景区的制高点附近,立有开国上将叶飞敬录的《陈毅诗碑》,碑后还有上将写的陈毅元帅作诗经过介绍。1933年的一个夜晚,陈毅元帅在过江阴时,看到前清与民国初期的国防废垒时即兴而作。诗云:江阴天堑望无涯,废垒犹存散似沙。客过风兴敌惶急,军民游击满南华。这也是我们在晚间特意瞻仰的一处富有革命纪念意义的景区。
从大革命时期到著名的渡江战役,到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江阴要塞起义及某个江段的惨烈战事,江南的山山水水洒遍了大江南北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大家可曾知否,以济南战役中吴化文将军率部起义主力组建的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可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其104师312团最先冲进南京城占领总统府,312团就是以我们淮安县(1950年6月,淮安改称潍安,1952年6月并入安丘县)独立团为基础组建的。我的安丘城里的一位曾经的邻居孙先生,是烈士的遗腹子,他的年青的父亲,就是牺牲在了渡江战役中,是长眠于江底的那一种永逝和永恒。
“江阴行,意义多重,但都是受教育”回来前后的这几天、这几年,自己常常这样想。当然,面对滔滔东逝的江水时,怪怪的想法也曾有过。都说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尽管已活在了千万人的心中,但如果是自己的亲人碑坟无觅,那就不一样了。烈士亲属所承受的那种时时噬心的念想,只能在阴阳相隔的天堂里、或者是虚无缥缈、支离破碎的梦幻中成真,遥遥以寄哀思、诉衷肠。好在英烈们永远年青,而且是从遍野的红山茶、红杜鹃中走来,足以慰籍活着的亲人了。
注:他年旧作今新改,原题《江阴纪行》,与陈、粟将军等有关的图片为今年所拍。 【辛宝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