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多舛,生命无常。渴望幸福生活的弱女子连遭不幸:丈夫意外去世,她强忍痛楚生下遗腹子;父亲病危,她坚守婆婆病房寸步不离;再遇爱情,她坚持带着婆婆出嫁…… “感动宿迁”的“中国好人”谢红娟两披嫁衣,孝心为先,所有的希望都因为善德点亮。 生命无常、孝心流淌,十里八乡的人都视她为榜样 1998年年初,19岁的谢红娟经人介绍,与泗洪县双沟镇青年罗建凯相识相恋。1999年3月,两人举行了婚礼。婚前,谢红娟就听说公公、婆婆的身体不好,婚后一起生活之时,她才知道,公公、婆婆的身体不是不好,而是很糟糕,但谢红娟认准了一个理:进了罗家门就是罗家人,孝敬公婆是份责任,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谢红娟夫妇在十几亩农田里勤劳耕种,但地上刨出来的一点收入,对于四口之家来说相当拮据,加上公公、婆婆时常要去医院看病取药,小两口常常为钱发愁。2001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罗洋出生,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生活此时更难了。当年8月,罗建凯到苏南打工。 丈夫离家半年后,公公就患上了脑萎缩病。平日里,其胡乱言语倒也无所谓,但发病时,公公就会乱发脾气,骂人、打人、摔锅丢碗。每每此时,担心婆婆被打的谢红娟就急忙让婆婆离开家到门口转转,然后露出笑容哄着公公吃药。待公公情绪稳定之后,她才喊回婆婆。 田里的劳累不算啥,服侍公公、婆婆的琐碎之事常常让谢红娟费心劳神、疲惫不堪。此后8年,谢红娟不曾回娘家一次,田里劳动之外,就是在家里守着公婆,自己的父母兄妹想她了,就过来看看,顺便帮帮她。 为了让公公情绪稳定,谢红娟不管再忙再累,在公公的床前都一脸笑容。只要公公说出来想吃什么,谢红娟总是想方设法满足老人的要求。隔三差五,谢红娟总是要烧点排骨、鲫鱼等菜肴给公公增加营养。公公住院期间,同一病房里的人见谢红娟如此体贴老人,一开始以为他们是父女,了解情况后,无不啧啧称赞,连说:“真少见,了不起。” 公公除了躺在床上外,其他时间都离不开人的搀扶。即便到了晚上,公公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大小便,反反复复,折腾得谢红娟整夜难眠。尽管如此,谢红娟没有半句怨言,连说话也是细声慢语的。 2011年秋季,公公离世。临走前,公公止不住地流着泪拉着谢红娟的手,嘴唇扇动很久,可就是说不出一句话来。围在老人身边的人心里明白,那是老人临行前心疼儿媳妇,也担心她今后的路怎么走。 记者采访时,说到这段往事,左邻右舍的人们无不夸赞谢红娟“就是亲闺女也做不到啊”!陪同记者采访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朱伟对记者说:“她的公公去世后,十里八乡的人都拿谢红娟孝敬老人的事情来教育自己的儿女。就是现在,谁家要是娶媳妇了,长辈总是有意地讲述谢红娟孝敬老人的故事,目的就是给刚进门的媳妇树个榜样。” 2007年4月24日中午,一名邻居气喘吁吁地跑了好几里路,找到了正在麦田里劳作的谢红娟大声喊道:“你赶快回家吧,洋洋他爸出事了!”“出什么事情了?”谢红娟连忙撂下手里的农具惊恐地问。可是,任凭谢红娟怎么着急地追问,前来报信的邻居就是不回答,拽着已经有了身孕的她往家中赶。一路上,谢红娟慌乱无比,恐慌得都要流泪。 待她气喘吁吁地赶到家门口时,婆婆的嚎哭声让她心头一颤,随后得到的消息更让她身体一软瘫倒在地上。原来,她的丈夫罗建凯在工地打工时,意外触电身亡。失去了丈夫,谢红娟感觉天都要塌了,她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不是一个人躲在一边哭泣,就是傻坐发呆,同样悲痛的婆婆生怕儿媳想不开,她拖着病躯每天早晨为谢红娟做一份鸡蛋羹送到床前劝她:“吃一点吧。咱命苦,摊上了,躲也躲不掉啊,我们认命吧……”一连数天,婆媳俩常常一边说话一边哭。 负重人生、无怨无悔,贴心的服侍温暖了家的冰凉 8个月后,小儿子罗怡出生了。这个小家伙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谢红娟失去丈夫的痛苦。 不曾想,就在罗怡出生两个月后,谢红娟发现孩子似乎有点不对劲,小家伙呼吸有点不顺畅。于是,便带着罗怡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让谢红娟和婆婆再次跌入苦痛的深渊。两个多月大的罗怡竟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在县医院的推荐下,谢红娟托亲拜友四处举债凑齐了钱赶到了上海的一家大医院。病房里,别的孩子都是几个家长轮流照顾,而谢红娟只能一个人忙里忙外。同病房的人看到谢红娟一个人日夜守护非常辛苦,便问她:“这么长时间了,怎么不见小孩他爸爸来替你照顾一下啊?”谢红娟挤出一丝笑容,谎称孩子的爸爸在外地打工,一时半会赶不过来。 一个月后,罗怡痊愈出院。回到家的那天,看着面黄肌瘦、疲惫不堪的媳妇,婆婆心疼地抱着谢红娟泣涕涟涟。 屋漏偏遭连阴雨。2008年7月里的一天下午,大儿子罗洋得了肺炎住进了县医院。正在输液时,家里突然打来电话说婆婆突发了脑梗塞。听到这个消息,谢红娟央求同一病房的人帮忙照看一下正在挂水的罗洋,然后生平第一次打车赶回家中,带着婆婆住进了县医院。 一边是得了肺炎的大儿子,一边是脑梗的婆婆,谢红娟成了“陀螺”日夜旋转,看得护士们都揪心不已。不幸接二连三,就在谢红娟婆婆住院期间,她的娘家打来电话,说她的父亲查出胃癌晚期,医院已经不收治了,让她赶快回去,或许能看上最后一眼。 生命垂危的父亲,寸步难离的婆婆,无人照看的两个儿子,谢红娟心急如焚、左右为难。最终,她决定暂时不回去看望父亲,陪护在婆婆身边。她流着泪水对妈妈说:“对不起,我不能丢下婆婆不管,我走了,谁来照顾婆婆啊,我是她的儿媳妇,我不照料,谁来照料啊!”那段时间里,谢红娟无时不在心里祈祷着自己的父亲平安无事。近一个月后,婆婆出院了,谢红娟将婆婆送回家中的当天,她就迫不及待地赶回自己的娘家。可是,让她永远遗憾的是,就在她赶往娘家的路上,父亲离世了。父亲送葬的那天,谢红娟在父亲灵柩前长跪不起,哭干了眼泪,磕破了头。 这是谢红娟最不愿意再回忆的事情,每次一想到自己的父亲,她都会流下眼泪。她对记者说:“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与痛苦。” 虽然婆婆的命保住了,但是她已全身瘫痪。出院后,婆婆一直感觉自己是个负担,不想耽误儿媳未来的生活,几次绝食,怎么喂她饭她都不吃。谢红娟只好耐心地开导她:“我嫁到罗家,就一辈子是罗家的媳妇,媳妇照顾婆婆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绝食走了,别人怎么看我?我怎么对得起九泉下的丈夫呢?”婆婆含着眼泪张开了嘴。 此后的日子里,谢红娟每天早晨起来,为孩子做饭,然后送孩子上学。回来之后,为卧床的婆婆梳洗,喂饭,自己吃完饭后便到农田去劳作,日复一日。 再披嫁衣、不弃不离,所有的希望因孝心点亮 “一个女人带着一老两小生活,真的不容易。赶快趁自己还年轻,选个好人嫁了吧,将来也有个依靠!”娘家人无时不在心疼着、关爱着、劝说着谢红娟。 谢红娟娘家人的关心之语说进了婆婆的心里,她也时常劝说谢红娟听从娘家人的安排。但每次,谢红娟都摇头拒绝:“妈,我是你的儿媳妇,我嫁人了,你怎么办,我怎么能丢下你呢!”一天晚上,当谢红娟再次给婆婆喂饭的时候,婆婆扭头不吃,谢红娟刚想劝说,婆婆用力说道:“你让我死吧,我活着就是你的累赘,你一天不嫁人,我就不吃。” 婆婆以死相逼,娘家人苦苦相劝,反复掂量后,谢红娟答应了娘家人,但她当着婆婆的面提出了一个条件:“再嫁可以,穷富不管,但对方必须要同意我带着婆婆一起嫁过去,而且必须要像对待亲生母亲那样赡养婆婆。” “带着孩子嫁人还可以,哪有带着婆婆的呢?”谢红娟的决定,让乡亲们既感动又诧异。无论是娘家人,还是婆婆以及乡亲们都觉得谢红娟很难嫁人了,“哪个傻子会娶她哦?” “傻子”真的出现了。他名叫高瑞波,是邻村的村民。多年来,谢红娟孝敬公婆、善良贤惠的举动一直打动着他的心。2009年的秋天,高瑞波来到了谢红娟身边,“我愿意和你一起承担孝敬老人、抚育后代的责任,再苦再累,我不后悔。” 有家就有希望。新的生活给这个沉闷了太久的苦难家庭注入了欢乐。在高瑞波的支持下,谢红娟终于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照料婆婆。每天早上起来,她第一桩事就是到婆婆房间,给婆婆穿衣、洗脸、梳头、喂饭、喂药,还要端屎倒尿。为了防止生褥疮,谢红娟定期为婆婆擦洗身子,每天坚持给她做一会儿全身按摩。只要天气好,她就把婆婆抱到外面晒太阳。谢红娟说:“我们过得清苦一点无所谓,克服一下就过去了,但绝不能让老人受罪。”由于勤洗勤晒,婆婆的房间里几乎没有异味。 婆婆活动不便,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看电视、串门。为了帮她排遣寂寞,谢红娟每天都多次带着孩子来到她的床边,陪她聊天,讲讲村庄上的趣事,哄她开心。婆婆也经常问问张家长李家短,谢红娟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她。 面对记者,婆婆王雪红说:“我这儿媳真是比亲闺女还要亲!她服侍我整整6年了,要没有她,我早就活不下去了。” 谢红娟家的困难,也引起了村里和双沟镇政府领导的重视。2012年年底,镇村两级为谢红娟家5口人办理了低保,每个月能领到1000元的低保费。同时,镇政府还特意和学校商量减免了小孩幼儿园、小学的学习费用。 2013年4月初,谢红娟被评为2012年度“感动宿迁”人物,并高票当选“中国好人”。谈及获奖,谢红娟只是说:“我只是尽了一个媳妇的责任,日久生情,我们之间有爱有情,我丢不下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