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筑牢反恐铜墙铁壁

2014-7-12 12:28|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399| 评论: 0

摘要: 近期发生于昆明和乌鲁木齐市等平民密集场所的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极大地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它警示我们:反恐怖斗争是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 ...

   近期发生于昆明和乌鲁木齐市等平民密集场所的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极大地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它警示我们:反恐怖斗争是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尖锐斗争,必须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筑牢反恐怖的铜墙铁壁。

暴恐事件呈现新态势

   3月1日21时许,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4月30日19时许,新疆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发生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造成3人死亡、79人受伤。5月22日7时50分许,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公园北街一早市发生暴力恐怖事件,造成31人死亡、90余人受伤。暴恐分子所挑战的,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秩序、人类文明共同的底线。其疯狂残暴的行径,是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决不能容忍的。“迅速组织力量全力侦破案件,依法从严惩处暴恐分子,坚决将其嚣张气焰打下去”“精心做好受伤和遇难群众的救治、善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表达了党和政府坚决维护法律尊严、坚决维护人民安全的鲜明态度和坚决惩治暴力恐怖犯罪、坚决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决心。

   以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三大要素来衡量,这些事件一是“超过法理的残忍”。暴恐分子使用砍刀、自制炸药等常见工具,在重要公共场所造成大量无辜人员伤亡,以血淋淋的场面制造社会恐慌。二是“极度的隐秘”。以时间、空间和对象的不确定性,制造社会恐慌和混乱,而策划者又是深度隐身的高智商人士,出场者是被他们以物质或精神控制的牺牲品,自杀式手段和同归于尽的结局,使得事件往往扑朔迷离,难于掌控也难于追踪。三是“明确的政治目标”。这最值得我们重视和探究,以认清暴恐事件的实质。 

   分析近年来所有暴力恐怖事件的暴徒,基本都是宗教极端分子。策划者有计划地网罗既无多少生活常识、也无多少宗教常识的年轻人,通过观看宣传宗教极端和暴恐内容的音像视频等方式,传播宗教极端思想,然后将他们送上所谓的“通向与真主安拉同在美丽天堂的光明大道”“视死如归”地害人害己,制造出一起又一起的打上宗教烙印的暴恐事件,用暴恐绑架了宗教,在信教和不信教之间割裂出一条深深的鸿沟。

对普通民众来说,宗教常识普遍缺乏,更难分清伊斯兰教和宗教极端思想,很容易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产生恐惧疏离心理。正如美国学者约翰·埃斯波西托在《谁为伊斯兰讲话?》一书中所表述的那样:西方将“反恐”等同于反伊斯兰教,不加分析地将穆斯林视为恐怖主义“罪犯”,宣扬穆斯林移民将使欧洲在100年内“阿拉伯化”等等“伊斯兰恐惧症”,是把伊斯兰教妖魔化了。在埃斯波西托看来,极端主义者以政治“绑架了”伊斯兰教,但他们根本不能代表真正的穆斯林。 

   具体到中国,我们有10个民族信奉伊斯兰教,穆斯林人口约为2300万人。再具体到维吾尔族,人口已过千万。连续几起暴恐事件的发生,确实容易使中国也被传染上“伊斯兰恐惧症”。事实上,这正是暴恐策划者的目的——他们妄图以此将我们信仰伊斯兰教的兄弟民族加以疏离,将新疆和祖国隔离,将维吾尔族从全国同胞中分离,妄图通过“病毒”的扩散来消解我们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根基。

先发制敌反恐新策略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和英国、法国等西方主要国家以及俄罗斯,相继提出了“先发制敌打击”的反恐战略。 

   发生于昆明火车站和乌鲁木齐火车南站等平民密集场所的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也揭示了“先发制敌”反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先发制敌,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以震慑敌人、鼓舞人民。他强调,对残害生命、穷凶极恶的暴力恐怖活动,要高举法治旗帜,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出重手、下重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傅小强说,这是中国首次正式公开提出“先发制敌打击暴力恐怖分子”。这位资深反恐问题专家表示,这标志“先发制敌打击”被正式纳入了中国反恐斗争策略重要组成部分。 

   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公敌。中国当前面临的反恐形势是严峻的、复杂的、尖锐的和长期性的。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彭光谦少将说,在彻底铲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之前,先发制敌打击境内暴力恐怖分子及其训练营地是应有的选项。 

   受国际恐怖活动持续高发和宗教极端思想持续活跃的刺激示范影响,以“东突”势力为代表的境内外“三股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加紧预谋策划、伺机实施恐袭。一系列暴恐事件表明,中国境内暴力恐怖活动升级、范围扩大,恐怖分子袭击能力提高,也更加凶残。先发制敌打击暴力恐怖分子就是强调主动性,其关键前提是增强恐袭预警能力,尽早发现恐袭活动苗头。彭光谦少将表示,预料中国将优化整合情报部门及其资源,提高情报搜集、对比、分析和锁定的能力,并与行动部门形成强大、高效的协调联动合力。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先进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将会极大促进中国反恐情报能力的提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表示,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防范化解不安定风险和预防打击犯罪的能力。 

   中国先发制敌打击恐怖分子将严格依法包括国际法准则进行,而避免像某些西方大国那样在打击对象、打击范围和打击行动方面产生扩大化和随意性。中国与其他国家将着力开展反恐情报交换、反恐技术交流及反恐法律协作方面的合作,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反恐交流与合作,合力打击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 

   中国在反恐斗争中,坚持原则,依法打击,同时,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消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反对将恐怖主义同特定的民族或宗教相联系。 

   习近平4月25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立健全反恐工作格局,完善反恐工作体系,加强反恐力量建设。他指出,要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筑起铜墙铁壁,使暴力恐怖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要发挥爱国宗教人士的作用,加强对信教群众的正面引导,既满足他们的正常宗教需求,又有效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

加强民族团结是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4月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新疆各族群众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宗教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团结兄弟姐妹,我们要付出真情、献上真心;打击共同敌人,我们要针锋相对、毫不留情。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着力打好反恐怖人民战争,通过打击极少数教育团结大多数。

各民族人民唇齿相依,是中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昭示的历史命运,也是当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就是这样的命运共同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团结意味着平等、互助、和谐,这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间,存在着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需要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和谐社会氛围中实现团结;同时,各个民族由于历史、地理和自然环境等原因,相互之间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距,需要通过各民族人民之间的互助合作、相互支援缩小和消除这种差距。因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要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增加当地群众就业、促进当地群众增收,使当地的各民族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到发展、建设和分享成就的行列中,成为发展的主人、发展成就的共享者。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发展任务艰巨,乘势而上前景可期,人民群众渴盼在和谐稳定的环境里,创造更好的生活、更美的未来。暴恐分子针对平民制造血腥与恐怖,正如群众所言“唤醒了人们心中的正义与力量”,坚定了人们捍卫社会稳定的信念;党和政府打击暴力恐怖行为的坚强决心,更增强了人们维护和谐安宁的信心。迅速行动起来,以雷霆手段和有力措施,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我们就一定能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人民的幸福安宁编织起牢不可破的安全之网!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