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建国前农村老党员张连英 媒体报道,今年“七一”前夕,安丘市领导分头走访慰问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为他们送去了浓浓的节日祝福,市委书记刘兴明走访看望的建国前老党员是张连英。
图为7月8日所拍,是笔者随党校及经济开发区领导,怀着非常敬仰的心情,走访看望和向张连英老人了解当年党组织活动情况的情景,这也是市领导安排的一项任务。开发区领导与村里同志介绍,老人家始终能够保持党员本色,支持党支部工作,尤其近年来,注意发挥余热,不顾年老体弱坚持参加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 张连英,1929年11月7日出生,1948年2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过安丘著名革命烈士、原淮安县官庄区妇救会主任张尔芳(1928—1946.07)的通讯员,张尔芳烈士牺牲后,张连英继续从事地下工作至解放后。老人家自述娘家为雇农出身、是安丘城里村,与张公制先生是一个家族。7岁时没了娘,靠在铺门口要饭过了8年,受凌河姥娘门里亲戚影响,于1945年2月开始从事地下工作,有过地下武工队、县独立营、团战斗经历,参加过不少大小战斗,是当年32人“韩吉女班”为数不多的健在者。也是解放安丘“11.5战役”中、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徐仲林(1917—1946.11.07)牺牲过程的见证者之一,与徐政委夫人赵健平,再是刘永春等曾是战友。当年的地下工作活动范围曾遍及老安丘县的雹泉、岐山、庵上与(新)安丘县的韩吉区以及潍县等地,斗争形势之险用老人的原话形容是“白天不敢进村,夜里和坡兔子作伴”。老人家见过张尔芳烈士惨不忍睹的遗体,生前受到国民党还乡团匪徒难以言尽的残酷折磨,也非常了解安丘守敌弃城南逃时制造的“庵上惨案”经过,当年她因随展指导员(展中)等外出开展工作而躲过一难,其夫人吴凤兰则在事件中壮烈牺牲。张连英老人的情况介绍,是根据开发区党工委提供的材料、彭家洼新村社区支书介绍及老人自述整理的,没有与安丘党史已有定论以及能够查到的档案资料作比对。 张连英老人因没文化,在1948年4月底安丘全境解放及全国解放后,没能继续成为脱产干部,1951年转业到许营区招待所工作了一段时间,1952年嫁到今安丘经济开发区彭家洼村,与排职复员革命军人刘洪顺结为夫妻而务农至今。当年全国有15个省解放时,刘洪顺曾在四川为邓小平开过车,1952年专业,已去世25年。他们育有一子三女,儿子在本村务农,媳妇也是本村人,闺女两个嫁在本村,一个在贾戈街。忆及自1951年起就一直务农的往事,张连英老人并没有太多的遗憾,溢于言表的,多是对上级党组织、镇上和村里一直以来关心照顾的感激之情;多是对今天农村、农民生活彻底改善的赞叹。 (辛宝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