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一过,河南就要开始接待络绎不绝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华人。他们不远万里前来只为一件事:寻根拜祖。 从上世纪80年代起,30多年来,海内外华人的“寻根”热情始终不减,无论身在何方,先祖所在地永远是心灵最值得膜拜的地方,魂牵梦绕。追根溯源,多数人最终发现祖地是河南。据统计,中国姓氏排名的前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源自河南,南方“八大姓”全部源自河南。毫不夸张地说,河南是姓氏资源第一大省,海内外华人的祖根大半在河南。 □河南是中国姓氏起源地 著名姓氏文化专家谢钧祥对中原姓氏做过专门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来源可考的4820个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个,占38%;在按人口多少排列占汉族人口90.14%的前100个大姓中,起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个,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4个,起源于河南姓氏的人口数量占汉族人口的80%以上。 无论是在“姓”起源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时期,还是在“氏”起源的父系氏族社会,河南都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从血缘关系上说,当今120个大姓分别属于三个族系,即黄帝族、炎帝族、东夷族,河南是这三族长期活动的中心。在姓氏发展时期的夏、商两代,河南均是国都所在地。夏、商时期,从奴隶制兴起到全盛,也是中华姓氏得以发展的时期,而这两个朝代活动的中心地带均在今河南境内。 海内外华人一致认同 华人寻根大约在1978年从台湾开始,到上世纪80年代初,“寻根”波及河南。 1981年,厦门大学教授黄典诚研究闽南语,探寻闽南方言和中州官话之间的关系。当时他来到河南,到固始调查后,在《河南日报》上发表《寻根母语到河南》,讲到语言的根、闽南语方言的根以及福建人的根在河南,并建议中原利用这个优势,加强和东南沿海等地的交流。从那时起,就拉开了来河南寻根的序幕,海内外华人一致认同,他们姓氏的根在河南。 从寻根,到根文化,再到根亲文化,这也是河南文化的一种自觉。 华人祖根大半在河南 在海外,尤其是中国台湾,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和“陈林李许蔡,天下占一半”的说法,占闽粤台绝大多数人口的八大姓氏陈、林、黄、郑、李、许、蔡、张,发源地均在河南。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立新说,河南有三个地点是东南沿海和海外华人魂牵梦萦的寻根圣地:一是洛阳的洛阳桥;二是信阳的固始县;三是开封的宋都珠玑巷。 洛阳桥 以超过1亿人口的客家人为例,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及港澳台和东南亚的客家人,不少都称自己是“河洛郎”。而洛阳的洛阳桥,正是客家人普遍认同的最初迁出之地的标志。 固始县 固始县是中原姓氏一个重要的迁出地,在东南沿海和台湾等省许多华人的族谱上都写有“光州固始”的字样。固始成为他们眼中的“大槐树”。 珠玑巷 珠玑巷位于广东南雄市,是粤港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南雄珠玑巷得名于开封珠玑巷,因南宋时移居此地的官吏士民眷恋故土而得名。今天,这些移居南雄的中原人士的子孙已经遍布粤港,从广东地方志和许多姓氏族谱中可以追寻到其祖先出自宋都开封。 (摘编自《河南商报》2014年2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