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午,日头正烈。乳山市夏村镇邵家村里几十名村民,在烈日下甩开膀子忙活着,短短10天时间,一个12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已见雏形。一位衣着简朴的老人,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抚摸着刚刚砌好的水泥,看着一天天建起的广场,老人浑浊的眼睛闪烁出欣喜的光芒。老人叫邵本道,85岁高龄,66年党龄。8月18日,他做了一件震惊十里八乡的事:将省吃俭用攒下的30.5万元全部捐给了党组织。全村百姓为感念老人的恩德,将这个广场取名为“本道广场”。 心存大我,造福乡亲 ——记为村民捐出毕生积蓄的85岁老党员邵本道 “这辈子能为乡亲们办点好事,满足了” 8月18日清晨6点,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催醒了邵家村村支部书记邵洪寿。门外,是邵本道。 “我要把我攒的所有钱都交给党,用这钱给村里办点事吧。”邵本道的话,让邵洪寿吃了一惊。因为他知道,邵本道生活非常简朴,平时一分钱都要算计着花。 “大爷,您攒个钱不容易,还是自己留着吧,村里不能要您的钱。”邵洪寿劝着老人。 “我都想好了,一共三十万五,存单我送到村信贷员那儿!”老人话不多,语气却非常坚定。 邵洪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30.5万元,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没有几家能存下这么多钱。 1万、2万……当18张存单摆在面前时,邵洪寿才真正相信,也彻底震惊了。这是老人省吃俭用的毕生积蓄呀! 小山村一下子炸开了锅。村民们谁也没有想到,一位平时过日子细得“抠门”的老人,竟然做出这样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村民们被深深感动了,邵本道的邻居、61岁的王淑凤流着泪说:“这笔钱是怎么攒下的?是一分一分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全村人都知道,邵本道会过日子,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 邵本道的家在村东北的老房区,青石砖砌的院子和四间屋子利索干净,让人想象不到这是一位年过八旬老人的居所。 屋里,看不到一件像样的家什:灶台上放着一个锔过的面盆,盛水的舀子衔接处用铁丝固定着,残缺的茶壶也是用锡纸补了又补……老人家里,每一件物品都是缝缝补补。 村民们说,老人不抽烟不喝酒,好东西不舍得吃一口,抠了一辈子。 邵本道家里没有几件电器,就连电风鼓也不舍得用,经常一年用不了几度电,还没有电表自身耗的多。和邵本道做了几十年邻居的邵杰,就把老人的电表撤了,把电线接到自己家里。邵本道喜欢喝茶,但为了省点茶钱,他每次都把泡过的茶叶再煮一遍,说是煮的茶叶别有一番滋味。 村里的小商店离邵本道家几十米远,他一年也去不了几回,每次买挂面都是捡最便宜的那种。他给自己定的伙食标准是一日三餐不超过三块五。 邻居们知道,他不缺钱,每月的退休金有3000多元,留着钱不花,还能把钱带到棺材里? 大家也猜测,他小时候过惯了苦日子,勤俭惯了,不懂得享受。可没人知道,邵本道早就默默立下志向,他要尽其所能回报党和人民的恩情。“这一辈子,能出份力为党组织、给乡亲们办点好事,也就满足了。” “我只是做了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 “我的钱都是党给的,我不给党给谁呢?”这是邵本道的捐款初衷,实在的话语平凡而伟大。 邵本道识字不多,却把入党誓词背得滚瓜烂熟。在他的炕头上,放着一本翻烂了的《新华字典》和一本乳山市委组织部2013年7月印制的《党员纯洁性教育活动学习手册》。 “我这一辈子,最高兴的有两件事,第一件是念着誓词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件就是看着广场一天天建起来。” 1929年,邵本道出生在邵家村一户贫苦人家,父亲瘫痪后母亲离家出走。为了养活卧床的父亲和妹妹,8岁的邵本道出去乞讨,直到13岁时父亲去世。之后,邵本道还做过长工,靠吃百家饭长大。 一句话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共产党对咱百姓好,能带领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我要跟着共产党!”十几岁的邵本道就下定决心坚决拥护共产党。不到18岁,邵本道就到部队报名参军,但由于个头小,连续四次都被拒绝了。1947年春天,19岁的邵本道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炊事班战士。 邵本道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后转战福建剿匪,头部受过重伤。由于表现优异,在参军的第二年,邵本道就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他们就打炊事员。我想,我可不能死,兄弟们饿肚子就打不了胜仗了。”回忆着自己挑着一担伙食沿着山路一点点移动的场面,邵本道仍特别激动。 60多年里,“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这句沉甸甸的话里透露出来使命感,充满邵本道的内心,激励着他一心向党,永远跟党走。 1954年,退伍回村后的邵本道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带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党员品格,投身到社会主义生产中。 “本道最舍得遭罪,每天第一个起来干活,最后一个睡觉,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提起当年,和邵本道同一个生产队的邵洪连记忆犹新。话不多、不惜力、不偷懒,是大家对邵本道的深刻印象。 1958年开始,邵本道先后被安排在离村几十里的大顶庙铁矿和海阳滑石厂工作,不管在哪个岗位,脏活累活他抢着干,一干就是20多年。 1985年,企业倒闭后,邵本道再次回村务农。他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向组织讲条件、要待遇。 邵本道少言寡语,但村里的乡亲们对他十分尊敬。因为他为人正直,做事讲原则、讲党性,在党员的标准上不含糊。 前几年村里换届选举,有的村干部就到邵本道家做工作,希望他投自己一票。不论是谁,邵本道态度都非常坚决:“谁心里装着老百姓、为老百姓办实事,我就选谁。” 邵本道说,党员就是群众的主心骨,要站得直、行得正。 抱着这样的信念,作为村里党龄最长的老党员,每一次村里召开党员会议,邵本道一次不落,风雨无阻。 60多年,平时对自己近乎苛刻的邵本道,未落下过一次党费。邵洪寿回忆,一次村里晚上开党员会,邵本道忘记拿党费,80多岁的他冒着大雨,当天晚上就把党费交上,谁也劝不住。 邵本道家的相框里,镶着两张奖状,奖状虽然被照片覆盖着,但仍可看到上面的字迹:“先锋模范作用优秀党员”。 对于这些年代有些久远的荣誉,邵本道说,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只是做了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