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登录注册老干部之家

白天黑夜报不完党的恩情 ——燕山办事处离休干部于瑞芝事迹材料

2014-6-30 14:53| 发布者: 济南市委老干部局| 查看: 1262| 评论: 0

摘要: 白天黑夜报不完党的恩情 -——燕山办事处离休干部于瑞芝事迹材料 她从未停下做慈善的脚步,25年来,她捐出的钱物高达二十万元,可脚上穿的却是一双价值5元钱的鞋;1997年香港回归前,她把200双自制鞋垫送到了驻港官兵 ...

白天黑夜报不完党的恩情

-——燕山办事处离休干部于瑞芝事迹材料

她从未停下做慈善的脚步,25年来,她捐出的钱物高达二十万元,可脚上穿的却是一双价值5元钱的鞋;1997年香港回归前,她把200双自制鞋垫送到了驻港官兵手上,25年来共送出超过2000双鞋垫;她曾因患病瘫痪9个月,后师从名家学推拿,至今已为3万多人次治疗过腰腿疾病,从未收过一分钱。

“去做不求回报的善事,自会有美丽的结局”,这是于瑞芝老人的格言。走到济南警备区干休所,向街坊邻居一打听,大家都知道这位热心慈善的老人。几十年的革命生涯,造就了她一颗共产党员的赤胆忠心。自1990年退休以来,她发挥余热,拥军爱民,奉献爱心,为党旗增光添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

一针一线绣出万千深情

虽然已经93岁高龄,于瑞芝老人看起来精神抖擞,身体硬朗,说起话来依然中气十足,思维清晰。纳起鞋垫来,老人甚至也不需要戴老花镜,便能麻利的穿针引线。

30年代,她就在“姐妹妇救会”工作,为刘邓大军筹军粮、做鞋垫,参加过淮海战役、济南战役,是著名的支前模范。

源于这种经历,老人一生中就有了拥军的情结。每逢党的生日、国庆节、建军节和港澳回归等重大庆典,她都会向官兵赠送自己精心缝制的鞋垫,用这种特殊而传统的方式,表达对军人的爱戴和对祖国的祝福。

这些年,老人缝制2000多双鞋垫,送给北京国旗护卫班、济南战役第一团、黄继光和董存瑞生前所在连队以及港澳驻军等32个英雄部队,被官兵们当作光荣传统教育的“活教材”。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于瑞芝老人缝制了48双鞋垫送给驻香港部队。她每天要缝16个小时,一只鞋垫缝560多针,手扎破了、磨破了,又扎破了、磨破了,一针一线饱含了老人的深情,她要把心中与祖国一起律动的旋律绣在鞋垫上。

驻香港部队的领导被这位支前老模范感动,破例收下了她的鞋垫,这也是香港驻军唯一珍藏的民间赠品。

奥运会期间,老人又开始夜以继日的忙碌,缝制了88双鞋垫为中国奥运健儿加油。

只要得空,于瑞芝就要拿出浆好的鞋垫,一针针的纳上线。93岁的于瑞芝不用戴老花镜,拿起鞋垫就能纳。一只鞋垫有6层棉布,纳一双鞋垫要一千多针。于瑞芝记不清从她16岁参加革命到现在纳过多少双鞋垫。

最近,她又忙活着为党建100周年缝制300双鞋垫,“那时候我也100岁了,不知能不能等到。”

聚少成多  慈善理念  代代相传

于瑞芝满头白发,穿着一双和她年龄不太相配的橘红色孔鞋,大红色的袜子衬在里面。“鞋子5块钱一双,穿了一年。袜子一块一双。”于瑞芝说她的鞋子都是去西市场买,价格便宜,10块钱能买两双,穿着也合适。去市场买菜,看到地上扔的鲜嫩菜叶,于瑞芝也得捡回家。路上的塑料瓶、旧报纸,于瑞芝也没忘,怕邻居笑话,就不在自己小区里捡。“我省一分,就能多捐一分,就能发挥作用”。

“爱党、爱人民、爱解放军。”于瑞芝常常说,自己出身在旧社会,是党的恩情给她带来了新生活。1948年入党到现在,于瑞芝仍然能够高声讲:“做一名党员,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小区里有几户人家,哪家人比较困难,于瑞芝都“摸得门清”。炸了丸子送丸子,包了水饺送水饺,隔几天就过去帮忙收拾收拾。家里的米面粮油吃不完,于瑞芝也往外送,送给福利院、送给流浪儿童救助站,“有钱送钱,没钱送温暖。”还有附近街道上的环卫工、保安,于瑞芝也个个认识,没事坐着聊聊,家里做点什么就送点什么。

“做慈善从来没忘过。”1990年退休后,于瑞芝的退休金大都捐了出去。每次自然灾害也紧紧牵动着她的心。1998年洪灾、2003年“非典”、2008年南方冰灾和汶川大地震,到2009年多省的持续大旱、2010年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她都是全家紧急动员,全力以赴、倾尽所能向灾区人民捐款献爱心,先后捐出43000元。

为了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于瑞芝亲手做了一个家庭捐款箱,让每个家庭成员都献爱心。全家四代从已生华发的长子到学龄前的重孙,只要回家都要捐款,多的100多元,少的几元几角,日久天长、集腋成裘,攒到一定的数目,她便以“特殊党费”的形式捐给民政部门,去年腊月初八,于瑞芝又带着爱心箱到了街道。1角、1元、10元,工作人员帮忙把爱心箱里的钱数清,一共960多元。

此外,老人还长期资助13名失学儿童、6名孤寡老人和8名特困病残人。

祖传医术  义诊救人  德术双馨

有人给于瑞芝算过,她几十年捐给慈善机构的现金,少说也有20万元,更不用提这些年免费看病的医药钱了。于瑞芝有一套治疗腰椎、颈椎的绝活,来让她看病的不少,拜师求学的也不少。看病可以,于瑞芝有一条,不管是给谁看病,就是不能收钱。除了每周二固定在家里接诊,现在,于瑞芝每周五还要自己做着公交车去乡镇看病。七里堡、仲宫、工人新村,于瑞芝设了不少出诊点。“在七里堡赶集,给不少人看了颈椎,买水果、买菜他们都不收钱,我就不能在那里买了。”

1989年她开了一个免费推拿室,开始义诊。老人还专程到北京拜名医为师,医术上精益求精。多年来,老人已经医治了三万多位病患,并且不收一分钱。病患如果方便就让他们来自己家里医治,如果不方便老人就亲自出诊。墙上挂着的军用水壶是老人出诊时必备的,老人说:“祖传的医术要用来救人,不能收人家一分钱,不能吃人家的东西,连水我都是自己带着。”老人的善良感动了许多病患,他们有的坚决要给老人送礼答谢,也让老人婉拒了。

除了自己出诊治病以外,老人也乐意将医术传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来行善。现在章丘、聊城等地,都有老人的徒弟。老人眼光长远,正与相关单位合作,将医术传授给即将退伍的军人们,让他们回家后既有工作,又能继续为人民服务。除此之外,对于在困难年代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家乡父老,老人也怀有一片造福桑梓的热心,希望能培养家乡医学方面的技术人员。

年少时参加革命的经历使老人对共产党对解放军对人民群众都充满感情。老人反复地说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咱今天。不能忘了党,时时刻刻报答党,我觉得白天黑夜都报答不完党的恩情。”这种饮水思源的报恩心态,成为长久以来于瑞芝老人热情拥军热心公益参与慈善的动力。

1

支持

反对

无所谓

点赞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老干部之家

工作

动态
党支部

文件下载
意见直通车

老干部志愿者

博客

服务

旅游 文化

老年用品

全国老年期刊联盟

社团

摄影  诗词

书画

资源库 山东兵

视频

互动

活动 话题

论坛

老教育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