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女共产党员的事迹 ——追忆我的母亲 母亲冯兰云,生于1897年,卒于1969年,享年72岁。194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历任村、联防妇救会长、乡妇联主任、高级农业合作社副社长、村党支部书记等职。母亲不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解放后的建设事业中,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是一位忠于党、忠于人民、勤劳勇敢、淳朴善良、倍受敬仰和怀念的好同志、好妈妈。 一 母亲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生活所迫,十六岁就出了嫁。我的父亲是位石匠,每天拼死拼活所挣工钱仅够他个人糊口,母亲整天领着孩子以要饭为生。我的二哥是被活活饿死的;大姐曾因吃野菜中毒,脸都肿破;二姐十四岁就当了童养媳;曾用两片花生饼把四姐讨給人家。当时全家人实在无法活下去了,母亲便到一财主家借粮,狠心的地主不但不借给,还大骂“你这窝子穷货,大厂村没你这户。”母亲回到家中,气饿交加,病倒在床,孩子们围在她的身边哭喊。幸亏有位名叫冯振香的好邻居,看到这可怜的情景,便从他家里端来一瓢高粱面,每天烧碗稀糊汤给母亲喝下,才免于一死。母亲在世时曾回忆说:“那时咱穷人的日子真难熬啊!我曾想上吊死去,可又想到这些可怜的孩子,就坚持活了下来。” 二 大厂村一带,从1940年到1945年间,是边缘地区,日本鬼子经常扫荡,斗争艰苦。1942年春,我泗南办事处改建为香山区。组织上派刘砥石(文革前任山东工学院党委书记)、朱作新等同志到这一带活动,开辟根据地,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大哥孙继文是大厂村第一个被接收入党的。自此刘砥石等同志经常出没在我家,不论他们什么时候来,母亲总是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为他们烧水做饭、缝补拆洗、站岗放哨,我家成了革命的“堡垒户”。1945年2月的一天,刘砥石和几名党员干部在我家开会,母亲借机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她说:“原先我不知道共产党是干什么的,现在我明白了,共产党是为咱穷人办事的,我也要加入这个党,跟你们一起干革命。”大家听了都很高兴。刘砥石说:“你已经做着革命工作了。至于入党问题,我请示区委后再说。”一九四五年三月六日,刘砥石正式通知母亲说:“区委考虑了你的要求,批准你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母亲在世时,每当回忆她入党庄严宣誓时的情景,总是心情激动地说:“我入党的这个日子永远忘不了,因为我从那天起,真正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三 1945年上半年,大厂周围几个村庄联合成立了“抗日联防”,母亲任联防妇救会长。从此她抛家舍业,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用在了革命工作上。这年秋天,邹东县委在田黄庄开会,布置减租减息、增加工资的工作。母亲与联防的同志们一起去参加会议。大厂到田黄七十多里路,且全是山路,母亲忍着缠足走路艰难的痛苦,与男同志一样按时到会。第二天会后接着返回,脚被磨破了,她却不叫一声苦。当时大厂村在香山区委的领导下,经过母亲和其他同志的努力工作,对财主租出的土地全部减了租,所有雇工都增加了工资。1945年9月,日本投降。我香山区改为泗水县第七区,开始了第一次土地改革运动,大厂村是全区土改的带头村,对地主分子进行了批斗,把地主霸占的土地分给了贫苦农民。翻了身的农民从此扬眉吐气。 四 母亲由于受尽旧社会的剥削压迫,所以她对广大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和痛苦,更是熟知和同情。她从担任妇救会长那时起,便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勇敢挑起了妇女解放运动的重担。那时的封建势力,极力反对妇女工作的开展,有些坏家伙对母亲嘲讽谩骂,甚至威胁。然而母亲没被吓倒。她没黑没白地到各村去工作,培养积极分子,动员妇女参加各种革命活动。联防中村村建立了“妇救会”,特别是大厂村,大部分的青壮年妇女加入了农会和妇救会。她们在争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禁止缠足、反奸反霸、动参支前、土地改革、改变婚丧旧俗、举办妇女识字班等项工作中,都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