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福俊,安丘工业战线首个全国劳模 2013年笔者曾数次慕名来到位于商场路中段的安丘市工业公司干休所,拜访当年安丘工业战线赫赫有名的离休干部杨福俊老人。杨老是原安丘机械厂的创始人之一,原安丘造纸厂、景芝酒厂、黄旗堡暖瓶厂的改扩建或新建都凝聚了他的心血。他是1959年的全国劳模,他组织的技术团队,有着120多项技术革新项目成就,本人出席过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政贸易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曾是山东省的10位拔尖人才之一。
第一次来拜访杨老师时,笔者的“随手礼”是2013年第二期《渠风》,这也是安丘市政协王培范秘书长(现任副主席)特意嘱咐的,上面恰有纪念老红军朱玉坤的文章。真是巧合,杨老跟老红军朱玉坤曾是战友,同在沂山军区(鲁中军区三分区)孙继先将军(注1)身边工作、生活和战斗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共同出席过很多会议,彼此非常熟悉。杨老身材魁梧体格健壮,热情豪爽开朗健谈,靠《渠风》为媒,不曾谋面、事先未约、冒昧打搅的我这个晚辈,受到了热情接待,一番长谈,我们竟然全都忘记了吃早饭。
杨老1930年4月出生,今安丘市景芝镇镇东人,12岁时到青岛做机械学徒工,吃苦耐劳,勤奋好学,13岁就学会了制造轻机枪,这也为他以后的从事机械制造及军工生涯奠定了基础。杨老1945年8月参加革命,曾给当年的三分区孙继先司令员当过警卫,至孙将军干到四师师长。莱芜战役时杨老与单洪司令员(注2)一起负伤,挨的是炮弹炸,遍体鳞伤,包扎时只露出了一只眼睛,伤好后身体极度虚弱并患了严重贫血,于民国三十七年四月八日,从华东鲁中军区第三军分区退伍,回地方疗养准备痊愈后随军南下,杨老至今保留着当年的退伍转业证。全国解放后杨老回了安丘,1950年先是到老家淮安县委党校(驻地景芝)学习,内容主要是党的基础知识,土改政策以及一些进行经济建设的必备知识,结业后于1951年分配到潍安县工会任搬运工会组织委员,1952年到潍安县(注3)建胜铁业社负责党务工作。
1954年建胜和西关铸造厂,红光烘炉、白铁,莲子屯造铸社等五家单位组建安丘修配社(机械厂),是全县唯一的一家机械制造企业,后逐渐建各个分厂,发展为今天的电机厂、农修厂等。一千多人的一个县属大企业,杨老任机加车间主任、技术科科长,多年担任设计组组长。他尊重知识,一开始就在厂里倡导组织了技术学习小组,自己首先拜师刘乐善(注4),精通了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和金属工艺、钳工工艺,他注重在干中学、学中干,很快成为学者型领导、技术尖子,并被命名为山东省技术革新能手称号。担任厂领导后继续组织办技术学校,配有专门技术干部任教,他自己也参加讲课,同时组织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活动,使厂里的大部分手工操作实现了机械化,后来被提拔为副厂长、厂长,笔者见到了他1960年1月1日的厂长任命书,加盖着王友章县长的印章。
杨老以“干活猛、野”,不知道休息,能到了忘我的境地出名,曾有七、八个月不到屋里去的记录。白天黑夜地忙在车间里、工地上。有次是在改造“龙门铣”时,让机器伤断了手指头,他让卫生员别缝针,并着指头简单包扎了一下,就又回到车床上忙。过段时间后,两个指头愈结在了一起,动用了剪刀,好歹才分开,至今他的伤指还伸不直。还一有次是去县上开会,一位领导看到他脖子上一层黑东西,顺手捏了一把是些虱子,放到桌子上,县长看后掉了泪,令其脱掉穿着用旧手套织的上衣,丢进热水盆后竟然瞟了“顺白”一层。苏联“老大哥”卡咱中国“脖子”时,没油了、积碳了(一段时间国产油品不合格,柴油机、汽油机都趴了窝),杨老没白带黑,绞尽脑汁反复试验了几天,终于找到了给机器加合适温度再加酒精化解积碳,解决了汽、柴油机的洗缸问题。安丘机械厂的机器都转起来了,杨老的美名传开了,最后是全省取经,都解决了汽、柴油机的停转问题。
杨老为安丘机械厂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能与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等成为一时的全国劳动模范,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杨老回忆,在京期间,十大元帅他见了九位,参加过周总理组织的十几次便宴,饭后是观看全国各地名剧团进京慰问大会的节目演出,包括梅兰芳等四大名旦的表演,马连良那个时候还刚从香港回来,有幸一睹其演艺风采。周总理当年有指示,全国劳模要进大学。组织安排杨老于1960年起,到山东机械厅主办的山工大(后改为山东工学院,今并与山东大学)边工作边学习了前后近两年,取得了相当于大专的学历。
“三线重点建设”时期,杨老因政治、技术等各方面条件符合,被组织挑选安排于1965年3月到9314厂任厂长、书记兼厂长等职(厂址在五莲县),主要是研制生产航弹和8号火雷管。后者当时在我国国防施工、矿山采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是一种急需的爆破器材,在全国是短线,杨老组织了4千万发8号火雷管自制设备的设计和施工,节约了大量资金,当年形成生产能力,当年投产。文革前期,杨老的全国劳模背景让其屡屡蒙难,1967年挨过惨整,造反派派员来安丘抄他的家,整他的黑材料,也就是在那时,周总理签发的国宴请柬,他的一些证件,与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山东省委主要领导的合影照片等珍贵资料被人抄走。多年军工期间,也亏了当时军委对军工企业有保持稳定的政策规定,只要是在台上,杨老有“说话”的权利,就顶住派性、坚持工作在一线,因此受到了五机部的嘉奖。
1970年5月至1975年10月,杨老在昌潍地区高戈庄铁矿任党委成员、副主任。杨老的军功章、纪念章,留下来的任命书,出席各级会议的代表证、纪念照等甚多,见证着其辉煌的革命工作生涯,他的气节、人品也同样使我钦佩、敬仰。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历练,使杨老看淡了仕途官场名利。生性耿直,又是技术干部出身的他,不太精于政治,常常埋头业务,醉心倾情于技术、生产革新。他常有两句“不听些那个”、“提溜着两只手,到哪里都能有饭吃”的话挂在嘴上,这使有些领导同志很不愿意听。离开高戈庄铁矿后,杨老一门心思想研究汽车课题,个人要求与昌潍地委、行署主要领导及组织部门的工作安排意见大相径庭,并表示坚持自己的意见。“你有本事,你使去吧”,回安丘时的档案结论是“不提安排意见”,关系挂在安丘工业局,落实为副局长,主要分管技术管理工作和企业的挖潜革新改造工作。笔者看过他的两份任命书,分别是八二年任工业局副局长、八四年改制后工业公司副经理,后来也一直是这个待遇到离休。
1985年退下来以后,尽管没有什么高级职称(1988年县里才开始的高级职称评定),但浑身是技术的杨老,想闲也闲不住。当时,县木器厂从日本进口了先进设备,没人能够看懂资料和会安装,急坏了的厂领导,登门请老局长出山,杨老二话没说,凭着几十年的过硬技术功底,一举解决设备安装调试投产等所有问题。牟平、淄博、潍坊等地机械业内,慕名前来聘他为技术指导的更是多得很。杨老讲了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多少年几乎没提过工资,当时退下来的他,人家来聘张口、出手就是2000元,全干休所里发工资的加起来才是1600元。他搞技术指导服务不要钱,人家就来送礼品,有次是一汽车、二十多个礼盒摆满了干休所的小篮球场,非议、舆论之声真是闹“翻了天”。当时的刘德仕县长等领导鼓励他该干就干,甭怕什么“红眼病”,但杨老很快还是“收心了”,没再去干什么“礼拜六工程师”的活,发挥余热主要为县属企业服务。后来,他注册成立了安丘市电力工具研究所,在自己家潜心科研。杨老有自己的堪为专利的多项成果,因为没交费、申请,才没那个“名份”。像手动的带点作业电力工具、棘轮带电作业剥皮器、能做各种汽车板簧的“曲型线淬火机”等等,都已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批量生产效益甚好。杨老80岁那年,因眼睛不好,还进夜校学习了电脑,如今已能娴熟地使用电脑进行机械加工制图。
杨老领着笔者看了他的二层楼上的几个工作室,笔者留意到老人家的案头放有往期的《渠风》。他特意介绍了目前在为有关部门做着景芝古城原貌的图纸绘制任务,并表示能为安丘文史工作做点事而甚感欣慰。光绪年间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总参测绘局的,能够找到的古、今景芝城图摆满了大大的案桌,杨老详细介绍了俗称“北阁子”的老景芝玉皇阁情况,并绘了图。拙文2013年在《安丘新闻网》等一些媒体上发表后,反响之一是安丘电视台《身边》曾采访过杨老,节目播出后笔者留意到,介绍杨老呕心沥血为绘“景芝古城图”而忙的画面较多,笔者当即电话告知杨老,我们一老一少就又多了很多的话题,也深感欣慰,算是后话吧。
注释:
1、孙继先(1911—1990),山东曹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2、单洪(1914——2002),原名单昭洪,山东新泰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单洪曾两次负伤,解放益都(今青州)一次,再是莱芜战役。历任新泰县委委员兼军事部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第二团长,山东鲁中军区泰南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沂山军分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后备兵团第二师师长,济南警备司令部参谋长,中央军委后勤学院战史教授委员会主任,北京林学院副院长等职。
3、淮安与潍安,1931年共产党在安丘县境内开始有组织的活动,8月中旬在安丘城东关建立了中共安丘县委,同年10月县委停止活动。1938年10月在五区沈家庄建立安丘县委,1942年5月至1943年7月,安丘无县委机构。1943年7月,组建中共安丘县工作委员会,9月在柘山区西古庙村建立安丘县政府,属鲁中区沂山专署,10月改建安丘县委。1945年6月县境东南部解放,7月在景芝建立淮安县政府,属沂山专署。1948年4月安丘全境解放,5月在县城建立(新)安丘县政府,属昌潍专署,当时今安丘境内三县并存。1949年6月,(老)安丘县改称邱南县,(老)安丘县委同时改称邱南县委,县府驻地先后迁至辉渠、雹泉等村,(新)安丘县改称安丘县,1950年6月,淮安县改称潍安县,三县同属昌潍专区。1952年6月潍安县并入安丘县,1953年8月邱南县并入安丘县。
4、刘乐善,杨福俊老人的朋友,可以称为是民族资本家,解放后命运坎坷,身份属“反派人物”,有过被打成“现行**”的经历,都是当年的省领导马保三保的他。上世纪20年代留学日本、英国,学习机械制造,是民国时期胶济线上的技术权威、名家,抗战期间在今安丘市吾山镇马朗沟、泥沟等村创办兵工厂,主要生产步枪、轻机枪,支持国共两党抗战,因之能与山东八路军八支队马保三司令有深交。杨福俊参加革命前被他聘为技师,建国后他曾被杨福俊聘为安丘机械厂的技术教师。
【辛宝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