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 焦玉靖 2013年2月27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高晓兵同志在全国首次提出了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这个命题。今年2月,中组部常务副部长陈希同志明确要求“进一步强化自身建设,提振队伍士气,提高工作水平,有效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科学发展。”3月20日,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厉彦林同志在老干部局长座谈会上指出“今年我省的老干部工作有两个重点:一是要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好整改落实;二是要持续抓好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两者要紧密衔接、互相推动。”因此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要紧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扣“为民务实清廉”要求,以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抓手,精确定位、科学转型。 一、牢牢把握“为民”基本方向 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要确保转型不转向,就要紧扣“为民”这个核心。“为民”从根本上讲,就是服务全体人民,具体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维护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政治支持。老干部工作的现实内涵就是要以老干部为中心,全方位关心、理解、尊重、服务老干部,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这是落实好“党管干部”政策的具体体现。 服务主体逐步转向退休干部。离休干部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出生入死,艰苦奋斗,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中央和地方对离休干部已形成系统的管理服务制度。在确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前提下,组织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各项政治文体活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升生活质量,安享晚年。现在我们正在面临着离休干部人数越来越少,退休干部人数越来越多,全国离退休干部现有1800多万,其中退休干部占95%以上,且每年以6%的速度递增,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一速度还将加快。作为我们服务的主要群体,与离休干部相比,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才刚刚起步,亟需一条有别于离休干部和一般老龄人的管理服务渠道。 二、坚持“务实”根本方法 “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要确保老干部工作转型不流于形式,就要在“行”的过程中,坚持“务实”这个基本原则,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由精细化服务向宏观管理转变。老干部工作机构和编制在设立之初的主要任务是为离休干部服务。近年来随着退休干部的大量融入,决定了老干部工作服务管理方式要由精细化服务向宏观管理转变。在开展退休干部组织建设、政治待遇落实、发挥作用等工作上,可以借鉴离休干部工作的经验,并结合退休干部的实际情况,做好政策性的指导工作。 由面向全体向分级负责转变。离退休干部工作作为党的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参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分级管理服务。以县区一级为例,一般退休干部可由所在单位管理,老干部局重点管理乡科级及以上离退休干部,其中又以县处级及以上为重点。这部分离退休干部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深厚、社会影响广泛,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支持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重量力量。 由物质养老向文化养老转变。退休干部生活待遇和医疗待遇逐步走上制度化、社会化的轨道后,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成为他们的热切愿望。干部退休后,从社会“大舞台”进入家庭“小圈子”,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局限于家庭,对外交往的圈子不断缩小,精神需求更为迫切,更需要沟通情感、交流思想、享受快乐、愉悦精神、健康身心的养老方式。 三、倡导 “清廉”正气形象 离退休干部作为党员干部队伍中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社会上的一言一行,关呼着干部党员队伍整体形象。展示离退休干部昂扬向上、满腔热情、孜孜不倦的精神风貌,弘扬他们退休不退志,无私奉献、服务群众的高尚情操,既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内涵,也是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外部环境错综复杂,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资产阶级的价值观、人生观不断侵蚀;国内社会改革转型带来的经济、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等等,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离退休干部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有的老干部出现人生观转向、价值观扭曲的现象,有的对涉及自身利益的改革措施不理解,看问题固执偏激,有的对某些社会消极现象和社会问题看得过于悲观,对党和国家解决这些问题的信心不足,有的成为错误思想的宣传员,参与封建迷信和宗教活动,是非不明,甚至沦为“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信徒。 习近平同志说:“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对和经受住各种考验、化解和战胜各种危险的重要法宝。”老干部工作作为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义务、有责任、更有必要倡树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形象。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不断保持自我提高,在共产党员的革命意志和组织纪律上不断保持自我革新,组织他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始终树立共产党员良好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