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组织领导 创新工作机制 阳谷县开创老年社团党建工作新局面 今年以来,阳谷县委老干部局创新工作机制,积极筹建老年社团党组织,完善离退休干部党建网络,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并依托老年社团党支部这一平台,扎实开展“离退休党员进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目前,全县已有500余名离退休党员活跃在街道社区,为阳谷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余热,贡献力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群众一致好评。 一、成立机构,明确职责。3月份,成立了“中共阳谷县离退休干部工作委员会”,由县委组织部、县委老干部局、机关工委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对全县老干部党建工作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协调基层党组织抓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办公地点设在县委老干部局。除履行正常职责外,全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实行党工委和属地党组织双重领导和管理,离退休党工委和乡镇(街道)党委都有权审批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比如老年社团党总支或城区党支部由党工委审批,并将文件印发到所在街道;各乡镇老年社团党支部由乡镇党委审批,并报党工委备案。 二、合理设置,规范建设。在组织设置上,党员人数较多的县老年社团成立党总支,乡镇(街道)老年社团(分会、站点)成立党支部;乡镇(街道)成立离退休干部党总支,管理辖区内的老年社团(分会、站点)党支部。在班子建设上,乡镇(街道)党委副书记担任离退休干部党总支书记,组织委员担任副书记,原机关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和老年社团(分会、站点)党支部书记兼任委员。在硬件建设上,按照有场所(办公室、活动室)、有牌子、有制度、有设施、有学习资料等五有标准,抓好阵地建设。在经费保障上,要求每个乡镇(街道)经费投入不能少于3万元,确保各项组织活动有效开展。 三、先行试点,逐步推进。4月份,成立了老年书画研究会党总支部,随后又在侨润街道谷山社区成立了第一个老年社团党支部,并召开现场会,印发了《关于开展建立健全老年社团党支部活动的实施方案》(阳离退休工委【2013】1号文)。现场会召开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各乡镇(街道)党委严格按照会议要求,摸底子,建信息库;明确社团支部班子,抓好组织建设;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总支,理顺了社团党支部隶属关系。截止目前,阳谷县已建立老年社团党总支2个,分别为老年体育协会党总支部和老年书画研究会党总支部。建立老年社团党支部35个,其中,老年书画研究会党支部15个,老年体育协会党支部18个,“趣缘”离退休党支部2个;活动场所35处,活动面积达6200余平方;各支部都建立了党员信息库,制定了规章制度,完善了经费保障机制等。 四、创新模式,加强管理。管理模式上,对老年社团党支部实行由县委离退休干部党工委、所属乡镇(街道)党委双重管理,党工委主要负责抓好党支部的管理、学习与活动,基层党委主要负责经费和后勤保障;对党员实行‘一方隶属、多重管理、全程作用’的管理服务模式,所谓“一方隶属”是指离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不变,仍隶属于原所在单位党组织;“多重管理”是指活动地所属乡镇或街道社区党组织、县委离退休党工委、老团社团党总支,根据工作和活动需要,对离退休党员实行横向和纵向管理服务;“全程作用”是指通过党支部对老干部党员进行管理、教育和引导,组织他们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使老干部党员“离岗不离党,退职不褪色”。 五、独具优势,相互促进。老年社团党支部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是在老年社团建立党组织,促进了社团的健康发展,增强了社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方便了老干部党员就近就地参与组织生活。三是由兴趣结缘,老干部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支部组织的文体娱乐活动。四是完善了离退休干部党建网络,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五是随着参与老年社团活动的老干部人数越来越多,老年社团已成为庞大且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通过老年社团来抓老干部党建工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六是将社团党支部建到乡镇(街道)党委,实现了基层党委和社团的互利共赢。针对老干部居住比较分散,他们已成为事实上的“社会人”和“社区人”的现实,单个基层党委很难抓好本单位的老干部党建工作,由居住地的老年社团担负起抓好辖区内的老干部党建工作,为基层党委解决了一大难题;同时,基层党委也为老年社团党支部组织老干部开展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设施、场所和经费后勤保障。 六、组织引导,发挥作用。自老年社团党支部建立以来,各支部在离退休党工委的组织引导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离退休党员进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比如老年书画研究会红星分会党支部,积极开展书画进村入户活动,老干部党员踊跃参加,义务为城角徐居民写字绘画;谷山社区党支部开展了周末义务为社区孩子培训书画,并在武警中队建立了义务辅导站,义务为干警培训书画音乐;老年体育协会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引导广大老干部练习腰鼓、太极等,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积极开展;寿张、阿城、张秋、高庙王等乡镇合建的老年社团党支部正在积极筹建乡镇和村级老年大学,实现了老年社团党支部与基层老年大学的共同发展。 (贾 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