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年过花甲。退休至今,我每天都要去广场上踢毽子,已坚持了好几年。我的“花式踢毽子法”,收获了很多称赞和好心情。可是没想到,前一阵儿我却碰上了个“不会说话”的年轻人,气得我几天都没缓过来劲儿。 那天,我正在广场练习踢毽子,只听见旁边有个年轻人喊:“老头,你今年多大了?踢得还怪不赖呢。”我顺口接了句说:“反正是比你大!”没想到年轻人接下来的话却变了味了:“你这老头,怎么说话呢?问问你是看得起你,真是活得不耐烦了。”我气得不由发了火。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回到家里,我一想起这事儿心里就郁闷。 现在我们国家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随着时代的变迁,对“老人”的称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有一些说老人的话,还是让老年人不待见。什么老头子、老婆子、老气横秋、老眼昏花、老不死的等等,这些不太中听的话,会让老人感到厌恶、不快甚至是愤怒。 其实,我们国家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一样,都很注重尊老敬老。在我国,超过了六十岁就被称作是“老龄”,而在日本则被称为“高龄”,新加坡则称为“乐龄”。不管对老年人怎样称谓,反映的都是老年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受尊敬的程度。这不光体现了老年人地位的特别、品德的高尚、阅历的丰富,而且意味着现代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医疗卫生的进步,使人的寿命大大提高了。 既然世界各国都如此尊敬老人,那么用语言尊敬老人也应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吧。对老人的称呼,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在公共场合,摒弃那些粗俗的、带有讽刺侮辱性、蔑视过激性的涉老称谓和用语,对于提倡尊老敬老社会风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声尊敬的称谓,一句礼貌的问候,像春雨润物般温暖老人的心,会使社会更和谐,家庭更和睦。当然,老年人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年轻人做出表率。 我遇到的那个年轻人只是个别现象。我心里虽然不快,但我不怪他,事后相信他也会想明白。他会在心中立一块涉老禁忌语警示牌,时时提醒他自己。因为尊重老人就是尊重明天的你,请用尊老敬老的语言与行为,滋润老年人的心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