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 祝好人一生平安
-
冬去春来,岁月流逝,转眼退休十几年了,童年往事多已模糊,唯独一个受惊吓的夜晚记忆犹新,清楚在目,记之于后。 旧社会我家住在一个叫“冲”的小村庄,全村不到二十户人家,坐西面东。屋后的村庄全叫“岗”,屋前的 ...
-
分类: 2011-8-26 10:28
- “养儿防老”错在哪里?
-
“养儿防老”错在哪里? 姜悠 “养儿防老”是陈旧落后的观念,应该抛弃,现代人应该自己为自己养老。 现在流行的说法是“社会养老”,通过社会统筹养老基金来替代家庭“养儿防老”。 有人说,“社会养老”无非就是 ...
-
分类: 2011-8-25 17:59
- 中国民众养老依赖谁最靠谱?
-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我国呈现出“未富先老”的现象。尤其是在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下,失业、破产、健康、安全、生活保障等问题是我们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或潜在威胁,每一个社会成员随着年龄的增大,养老问题的紧 ...
-
分类: 2011-8-25 17:53
- “啃老”从城市向农村蔓延 养儿防老还是养儿啃老?
-
城市“啃老”一族曾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但农村“啃老”却鲜见人提及。没人提及并非没有。前不久笔者深入闽西南地区调研时,不时听到看到此类现象:年过六旬的老俩口地里顶日锄禾、种菜,儿子、女婿却在家中悠哉游哉。 ...
-
分类: 2011-8-25 17:50
- “养儿防老”变“养老防儿”,500万元才能晚年富足?
-
“养儿防老”将演变为“养老防儿”;“我有社保”只能满足基本生活;千万别给子女太高的期望值……昨日上午,在第八届世界华人保险大会暨2010国际龙奖IDA年会上,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协会中国发展中心秘书长郑森源语出 ...
-
分类: 2011-8-25 17:47
- 现代人“养儿防老”防的是寂寞
-
神鸟调查显示:九成中高收入者不再指望养儿防老,超四分之三的30~45岁调查样本已开始做“养老财务规划”,近九成受访者自己规划养老,只有不到一成在理财师建议下进行养老规划。 这是一份来自成都媒体记者的调查报告 ...
-
分类: 2011-8-25 17:39
- 养儿防老,还是养老防儿?
-
曾几何时,养儿防老是和“有备无患”,“积谷防饥”,“未雨绸缪”这几个词并列的。意思是,养育孩子是为了防备老无所依,老无所养。但是,这句话在如今的形势下并不显得乐观。
-
分类: 2011-8-25 17:28
- 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
-
周末,欣赏了一台中外艺术歌曲音乐会,激起了胸中的千涛万波……相对于每天充斥银屏的庸俗的选秀之风,它像盛开的雪莲般典雅动人。 音乐会选唱的歌曲几乎包含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外艺术歌曲中最优秀的经典作品。从 ...
-
分类: 2011-8-25 11:21
- 我家房屋的变迁
-
我家房屋的变迁 早饭后,来到阳台,推开玻璃窗,初夏的新鲜空气扑面而来。我看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心想,今年是建党90周年,党多么像这蒸蒸日上的红太阳,沐浴着全国人民。 记得53年人们还憧憬当年苏联的“楼上楼下, ...
-
分类: 2011-8-25 11:13
- 党旗在心中高高飘扬
-
在即将迎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我心情振奋,感慨万千。眼看着展现在面前的一派繁荣景象,品位着现代生活的情趣,联想到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度过的前半生,对党充满了无限感激之情,党用事实在我心中 ...
-
分类: 2011-8-24 09:12
- 瞩望,中国!
-
当一方澄澈、湛蓝的穹天还荫庇于我稚嫩幼小的心灵之野,就有氤氲的梦幻如羽翅般款款升空,那是一爿希望的霞光,是儿时梦里不断追逐的欢乐……这样甜蜜纯真又被绿意熏染的跃跃童年,在世界的一方,祖国的一隅,乡村的 ...
-
分类: 2011-8-24 09:11
- 因操心而快乐
-
我叫庄成文,今年71岁,1971年入党, 1999年从青州实验中学退休。在教育战线上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我尽心尽力地为教育事业奉献,有许多收获,也有许多幸福的回忆,同时我也得到了组织和社会的关怀和帮助。退休后,我 ...
-
分类: 2011-8-22 10:38
- 我身边的“老保姆”
-
刚退休不久,原县政协主席姚从和就受到了长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三顾茅庐”的厚待。为什么呢?原来县领导想让姚从和担任县老教委、关工委主任和县老年大学校长之职。 工作了大半生,姚从和真的累了,他想在家颐养 ...
-
分类: 2011-8-22 10:37
- 冰城暗哨——记共产国际情报组织哈尔滨分站副组长庄克仁
-
男儿少小出乡关,矢志革命存高远。英雄不只在沙场,埋骨处处有青山。1931年,在我国东北地区潜伏着一个国际情报组织,其属下的“中国支队”智勇善变直击要害,搞得日寇焦头烂额。情报工作称其为隐蔽战线,其中有许多 ...
-
分类: 2011-8-19 14:44
- 电话忆事
-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人怀揣着一种向往与期待,那就是尽早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但从结果来看,这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梦想罢了。 我的老家在农村,在当时,村民们不仅打不上电话,许多人甚至连电话是 ...
-
分类: 2011-8-19 14:43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