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人春秋
- 伯父尽孝
-
伯父曾繁经今年87岁,是家中长子。他从中学教师的位置上退休后,回到老家南召县韩店村侍候老人。伯父为人和善,做事谨慎,顾全大局,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一些对内对外的事务都由伯父主持操办。但是最值得后代子孙敬仰 ...
-
2013-12-1 11:00
- 灵魂的守望者
-
5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一生在错位中生存。打拼的并不是自己热爱的,奋斗了大半生,生活富有了,生存空间大了,并没有找到心灵的归宿。突然有一天发现,当初无意间抛弃的才是最珍贵的,才是真正的人生归宿和灵魂的栖息 ...
-
2013-12-1 10:58
- 驾机穿越蘑菇云
-
能开飞机穿越蘑菇云,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取样,留下可靠数据,是李传森这辈子最感光荣的事儿。我国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经过艰苦努力,终于研制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在大西北地区进行“地爆”试 ...
-
2013-12-1 10:50
- 杨宗群:全国唯一连续出征全运会的“活化石”
-
金秋九月,在举国瞩目的沈阳全运会赛场上,活跃着一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72岁老将,他就是人称全运会“活化石”的辽宁男篮队医杨宗群。从“一运会”到“十二运会”,他一届不落,连续十二度出征, ...
-
2013-11-30 22:12
- 李瑛的不老诗情
-
近日,87岁的老诗人李瑛又写出了3600余行的长诗《我的中国》。在新诗首发式上,我见到了这位精神矍铄的老诗人。会后,他谈起了他的诗歌创作及晚年生活。诗是晚年生活中的糖李瑛笑言,退休后成了“专业”诗人。20多年 ...
-
2013-11-30 22:06
- 书画作品欣赏
-
-
2013-11-30 22:05
- 本期封面
-
-
2013-11-30 21:59
- 世界是自己的 ——杨绛《一百岁感言》
-
杨绛先生今年已102岁了,读她的《一百岁感言》,也许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知足、淡定、不争——这应该就是历经沧桑后的豁达,跨越时空后的从容。一个世纪的厚重沉香,需要我们停下脚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慢慢感 ...
-
2013-11-2 19:33
- “V”字形手势由来
-
我们在观看体育比赛时,会经常看到有些人总是将食指与中指分开,形成一个“V”字形,用以表示必胜的决心。另外许多年轻人在合影时,也喜欢打个“V”字形手势。对于这种手势的起因,很多人只知道其源于法语、英语中表 ...
-
2013-11-2 19:29
- 当个“正能量大爷”
-
不记得从哪年哪月开始,两个儿子对我的称呼,突然有了改变。将“爸爸”改成了“老爸”。尽管意思一样,叫得也甜,但在我心里,一个“老爸”却把我叫得酸溜溜的,意识到老之将至也。杜甫有诗云:“名岂文章著,官应老 ...
-
2013-11-1 15:13
- 逛鬼城
-
細雨霏霏,轻雾漫江。傍晚时分,豪华游轮“长江一号”靠了岸。隔江相望,对面山城高楼林立,华灯初上,繁星点点。导游说,那是三峡大坝修建前因水位抬高迁至高位的丰都新县城,丰都鬼城在岸的这边山上,是明天要游览 ...
-
2013-11-1 15:12
- 结好秋霜里的果子
-
碧云天,黄花地,金菊傲霜,山明水净,“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些秋天最自然也最迷人的景色,装点着山川大地,展示着秋天的丰盈与深沉。秋天是个丰收、喜悦的季节。“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但古人说到 ...
-
2013-11-1 15:11
- 毛主席巧设空城计
-
1935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一再发出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拯救民族危亡。可是,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要求,强令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于1936年大举向陕甘宁边区进 ...
-
2013-11-1 15:08
- 舞出多彩晚霞
-
我今年82岁,退休后开始跳健身舞,一晃20多年过去了,感觉跳舞挺适合我这样年老体弱多病的人,再加上我对健身舞很感兴趣,不仅跳出了快乐,也跳出了健康。 开始跳舞时,我在报刊上看到的一篇关于跳舞健身的文章,说跳 ...
-
2013-11-1 15:06
- 孝媳杨素琴
-
杨素琴是渑池县洪阳镇刘庄村人。她家虽生活贫困,人却憨厚善良。她有妯娌3个,只有她一人承担着照顾、抚养重病的婆母。20多年来,她无微不至地伺候重病的老人和患病的丈夫,不攀不比,无怨无悔。1992年冬,天下着大雪 ...
-
2013-11-1 15:00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