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老年期刊联盟
订阅

老年期刊联盟

省委老干部局召开局务扩大会议 安排部署“两节”期间有关工作
2015年12月30日上午,省委老干部局召开局务扩大会议,进一步传达中办、国办和省两办关于做好“两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中纪委关于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确保2016年元旦春节风清气正的通知精神,研究部署局机关和局 ...
分类:    2016-3-3 16:14
多个头衔的张培荣
多个头衔的张培荣
在山西省介休市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每天骑车穿行在忙碌的人流中,每天与年轻人一般准时上下班,每天做着普普通通的事情。可当别人提起他时,都会有一连串的赞叹。他,就是介休市原人大主任张培荣。张培荣,现任介休市 ...
分类:    2016-3-3 16:13
花馍的年味
花馍的年味
一进腊月,我就在超市看见了许多装有花馍的礼盒。此时方才警觉:快要过年了。小时候,每当快过年的时候,街上除了零星的鞭炮声,最主要的就是家家户户蒸花馍的麦香味。那香味总给人一股温暖、一缕希望、一种向往。前 ...
分类:    2016-3-3 16:12
读书与家风家训
手机响了,是北京长途,会是谁呢?我急忙接通电话:“你好,我是李霞……”李霞的电话,使我想起了一个关于读书的家训:“读书可以医愚,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眼界开阔”。当时,我刚刚上初中,我们班来了一位很 ...
分类:    2016-3-3 16:10
什么是好的婚姻
抗战时期在上海,生活艰难,从大小姐到老妈子,对我来说,角色变化而已,很自然,并不感觉委屈。为什么?因为爱,出于对丈夫的爱。我爱丈夫,胜过自己。我了解钱钟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 ...
分类:    2016-3-3 16:09
灵魂不会介意
有一天,朋友邀请我去参观她的花房。花房里的鲜花品种可真繁多,其中有一些是很名贵的,有一些是很娇艳的,教我赞不绝口。当我们走到了一株盛开得最美的金菊面前,竟然发现栽种这株最美的鲜花的花盆是一个破烂的瓦缸 ...
分类:    2016-3-3 16:08
年味儿
年味儿,是一年的艰辛劳碌换来的欢欣,是百年生命的期盼构成的温情,是千年历史的积淀形成的民俗。年味儿,贴在窗花,挂在风车,亮在灯笼,粘在冰糖葫芦上,也在竹竿系着的一串串鞭炮中不停地歌唱。祖母亲手包的年夜 ...
分类:    2016-3-3 16:07
如何认识药膳
现今许多人喜欢在煲汤时往汤里加些药材,认为这样就可以起到进补的功效。但是,你真的了解药膳吗?营养专家表示,一些人对药膳食疗存在许多错误的认识。不少人会自行去药店买一些当归、黄芪、枸杞等药材,然后跟鸡、 ...
分类:    2016-3-3 16:05
本期封面
本期封面
分类:    2016-2-24 09:34
柯益成:从讨米娃到书画家
柯益成:从讨米娃到书画家
他是一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并获得二等战功的老兵,退休后心无旁骛,潜心学习诗词和书画,作品先后获得30多个奖项。他还受聘担任了“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等单位的客座教授。不屈奋斗战厄运1944年,柯益成出生于湖 ...
分类:    2016-2-24 09:33
魏纪中:退而不休的“申奥”专家
魏纪中:退而不休的“申奥”专家
2015年7月31日,在吉隆坡举办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得此消息,亲临现场参加申办活动的魏纪中激动地流下了泪花。文科毕业生改做体育工作  自从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后,魏纪中便忙 ...
分类:    2016-2-24 09:29
“扶老人险”, 能否扶起失落的道德良心?
从2006年南京“彭宇案”到2015年安徽淮南女大学生扶老人事件,近年来因扶老人而产生的纠纷屡见不鲜。“扶不扶”、“撞没撞”的话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甚至演绎成一种社会道德焦虑。 2015年10月,阿里巴巴支付 ...
分类:    2016-2-24 09:19
世界互联网大会:共筑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举行。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地区)和20多个国际组织的2000多名代表共同围绕“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展开讨论、凝聚共识。国家 ...
分类:    2016-2-24 09:16
人间大爱超越血缘:好人董永才十年义务赡养走失聋哑老人
时间追溯到2003年11月的一个早晨,巫溪县通城镇时年54岁的董永才起床推开门,看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媪,正步履蹒跚地走向自家院坝。董永才颇为好奇,上前问道:“你找谁啊?”老人没有回答。董永才又大声追问了一句, ...
分类:    2016-2-24 09:12
豫剧名家王宽十年茶楼献艺育孤儿
王宽,国家一级演员,豫剧名家。十七年前的一次探亲之旅,让他与贫困孤儿结缘,并有了帮助和收养他们的念头。那是1999年元旦后的一天,五十七岁的王宽偕妻子王淑荣回河南淮阳县郑集乡老家探亲。王宽原名王金宽,因家 ...
分类:    2016-2-24 09:08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