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刊联盟
- 她是山里孩子的“爸爸”
-
年过半百的山村小学女教师,8年来以网络为纽带,做义工7000小时,联络爱心人士募捐3000万元善款帮助贫困山区的学生,帮他们走出病痛的折磨,走出贫困迎来幸福,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爸爸”。爱,就是见难而上2017年8 ...
-
分类: 2018-7-17 14:14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这句话是父亲留给我的最为宝贵的财富,让我受益一生。父亲命苦,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他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读上书,因此格外看重我们兄妹读书的事,常在我们面前念叨:“你们要珍惜这来之 ...
-
分类: 2018-7-17 14:13
- 在阅读中沉醉
-
知名学者易中天曾说过,读书大约分为两种:一为谋生,二为谋心。为谋生读书,难免有头悬梁、锥刺股之愚苦。为谋心而读书,就随性惬意多了,一如散步、下棋、打牌,只要乐在其中,就能充分体味“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 ...
-
分类: 2018-7-17 14:12
- 校外补课 再立新规
-
今年2月,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四部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全面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治理一些校外培训机 ...
-
分类: 2018-7-17 14:11
- 卫国守疆 功勋卓著
-
在吉水县籍将军中,有一位将军长期率部驻守在祖国的西部边陲,在自卫反击战中,屡建奇功,他就是兰州军区后勤部原部长余致泉将军。1955年,余致泉被授予大校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 ...
-
分类: 2018-7-17 14:11
- 《老友》专家门诊编辑室
-
心血管病患者下肢浮肿怎样治疗《老友》专家门诊: 我今年83岁,患高血压、心脏病10多年。我一直在服用厄贝沙坦、银杏叶滴丸、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辛伐他汀、倍他乐克、曲美他嗪,病情较为稳定。 ...
-
分类: 2018-7-17 14:10
- 二兄的铁锤
-
我的二兄陈秋三年轻时靠着头脑机灵和一身力气,在20世纪70年代初无师自通学会了打铁,算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手艺人。为了养家糊口,他向亲友借钱添置了一些工具,利用一间不足10平米的破瓦房做“车间”,白天在生产队劳 ...
-
分类: 2018-7-17 14:09
- 防假冒伪劣 古人有妙招
-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共有16处提到“质量”。中华民族追求质量的历史源远流长,值得进一步挖掘。我国古代的质量管理制度注重生产者责任和出售者诚信。春秋晚期就已出现“物勒工名”,即把制造者名字刻在器物上,以便于 ...
-
分类: 2018-7-16 17:28
- 捏手按眼 清脑明目
-
随着年龄的增大,不少老年人的视力出现了明显下降。一些老年人还经常出现头昏脑涨、眼睛酸胀、视物模糊等症状。一旦发现这些症状,老年人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寻求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也可以通过自我按摩,延缓视 ...
-
分类: 2018-7-16 17:28
- 你知道如何正确服药吗
-
随着年龄的增大,一些老年人越来越频繁地同各种疾病作斗争,服药治疗显然是最有效的武器。老病号对于服药并不陌生,但实际生活中,能做到正确服药的人却并不多。许多老年人在服药时会觉得药片粘到喉咙,药丸卡在喉咙 ...
-
分类: 2018-7-16 17:28
- 夫妻扶养义务不可逃
-
编辑同志:我今年81岁,是一名退伍军人,目前退休金只有1000余元。由于年老体衰,各种疾病不断出现,每个月治病买药的钱要900元以上。由于我是独居,每月的生活费需要800元以上,因此,我的退休金已经不够用,有时即 ...
-
分类: 2018-7-16 17:27
- 思老话“老”
-
退休后遇到一些事,常常会使我想到“老”这个字。我第一次感到老,是孩子们见到我时叫我“爷爷”。孩子们对我直觉的称呼,证明我已经老了。可是,我坐公交车时,年轻人并没有给我让座,而是把位子让给了那些满头白发 ...
-
分类: 2018-7-16 17:26
- 不忘初心 秉烛而吟
-
“颂诗不应该是喊口号式的,而贵在含蓄。” “诗句能够成为‘口号’,就是好诗!” “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 “好诗是改出来的。”兴怀风雅诗富珠玉句,挥翰行草书兼龙凤姿。2017年12月19日上午,江西财经大学青 ...
-
分类: 2018-7-16 17:26
- 爷孙视频猜成语
-
一天晚上,我和外孙女视频聊天,她拿了一张画好的图画展示给我看,然后问我:“外公,这叫什么成语?”我一下想不出来,就说:“你先别把结果告诉我,待我看清图画,再回答好吗?”她说:“好,我展示给您看。”我问 ...
-
分类: 2018-7-16 15:03
- 我挨了几次稀里糊涂的批判
-
不了解过去,就不知道如今的政治清明,阳光灿烂。20世纪60年代,全国从上到下刮起一股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狂风,不论大小单位动不动就是开批判会,搞得人人自危,人心惶惶。我那时还年轻,在吉安县税 ...
-
分类: 2018-7-16 15:0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