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刊联盟
- 你还认识我不?
-
你还认识我不?文/李亚军玩微信上瘾,有点像抽烟或喝酒般的上瘾!抽烟喝酒伤的是钱和身体,玩微信伤的是时间和颈椎眼睛。抽烟喝酒百害而无一利,玩微信有百害也有百利,优劣对半。自从有了微信以后,这世界就发生了天 ...
-
分类: 2016-10-14 16:48
- 母亲的“巨额财产”
-
母亲的“巨额财产”文/广西•沉香母亲想再收拾个房间出来,便喊了我回家帮忙。打扫,清理,归类,很快就有了很多我想要丢弃的东西。本想着直接装包丢到垃圾堆上,母亲却恋旧,摸摸这个,看看那个,这不舍得扔, ...
-
分类: 2016-10-14 16:48
- 护送少奇同志去延安
-
护送少奇同志去延安文/马山前1980年春夏,我所在的四川南充军分区参谋长刘献珍,给我们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他们护送刘少奇去延安的一段故事。1941年中秋时节,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给刘献珍所在部队独立团下达一 ...
-
分类: 2016-10-14 16:47
- 《民法典》首次重磅亮相!与你我息息相关
-
《民法典》首次重磅亮相!与你我息息相关文/画意《民法典》有“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之称,大到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土地制度,小到老百姓间的经济纠纷,以及我们的婚姻家庭、生产经营,几乎我们做的每件事,都可以在 ...
-
分类: 2016-10-14 16:47
- 本期封面
-
-
分类: 2016-10-14 16:46
- 甘菊如饴
-
甘菊如饴文/管 弦菊之美,美得宽厚,大气。看她朗朗绽放时,一瓣一瓣,清晰明朗,有形有色。菊花有两种,一种茎青肥大,有蒿艾气味,味苦,为苦薏,一般不作食用,作药用则主治痈肿疔毒、瘰疬眼瘜。另一种茎呈紫色, ...
-
分类: 2016-10-14 16:30
- 娱记老杜
-
娱记老杜文/李贵平我一直怀疑老杜是个特工。他无孔不入,来去无踪,像只鼷鼠穿梭在所有难对付的明星中。这位全国娱记里脸皮最厚、嘴巴最甜、抓独家新闻最多的家伙,没人知道,夜幕下,背着大黑包的他从哪里来,到哪里 ...
-
分类: 2016-10-14 16:29
- 树干上的故事
-
树干上的故事文/李元胜了解一片树林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散步的方式反复穿过它,从树林里面浏览它的全貌,那么就会对它的整体面貌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另一种是聚精会神,研究它的一棵树或几棵树,一棵树也是一个极为丰 ...
-
分类: 2016-10-14 16:27
- 三江水乡
-
三江水乡文/王敦贤到巴州曾口去,至凉水井时,前面出现了一条岔道,道口立一木牌,上书“三江水乡由此去”几个大字。我的心为之一动:大巴山区溪河泉涧不少,但能称为水乡的地方却还没听说过。有阵阵涟漪在心中漾开, ...
-
分类: 2016-10-14 16:27
- 诱人的邛崃奶汤面
-
诱人的邛崃奶汤面文/郑光福 1987年春末夏初,我从金牛区委宣传部调进成都市人民广播电台,具体负责“对农村广播”节目的采编。不几日,便被安排到邛崃采访。一大早,走出采访地招待所,抬眼望去,街上有蓝底白字店招 ...
-
分类: 2016-10-14 16:26
- 乡间剃头铺
-
乡间剃头铺文/李生钰老家村头的公路旁,有一排各式各样、不同年代修建的民房,针头线脑、油盐酱醋、棋牌茶坊应有尽有。人气最旺的,除了茶坊便是杨大爷的剃头铺。在乡里,理发被称为“剃头”“剪脑壳”,通常只有光头 ...
-
分类: 2016-10-14 16:26
- 杨慎:明代著述第一人
-
杨慎:明代著述第一人文/邓经武明代的思想文化发展出现新高峰,文学艺术呈现出新的特色,在当时的世界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出生于四川新都的杨慎,则是明代的标杆式人物。杨慎的启蒙主义思想受人关注,他在明代文化诸 ...
-
分类: 2016-10-14 16:25
- “互联网+”助走失老人回家
-
“互联网+”助走失老人回家文/谢 明在老龄化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老人走失的案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失智老人是走失高危群体,频繁的走失与寻找,让老人和他们的家庭苦不堪言。在“互联网+”的时代,如何给患有记忆障碍 ...
-
分类: 2016-10-14 16:25
- 晚 情
-
晚 情文/梁 栋“每逢佳节倍思亲”,人到老年,感受最深。今年端午节,天气晴朗,气息清新。儿女们下午都要回家来,我心里十分愉悦。看见老伴买菜做饭,笑容可掬,便勾起了我的遐思。那是三十多年前,德阳刚建市,我便 ...
-
分类: 2016-10-14 16:15
- 三代人的传承
-
【家风故事】三代人的传承文/秋 水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魂脉。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我们家三代人家风传承的故事。事虽小,但小中见大。我的家里也有自己的家风——清正廉洁。 ...
-
分类: 2016-10-14 16:13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