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外交部长王毅,纵横捭阖唱“大风”

2014-5-29 23:12|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630| 评论: 0|原作者: ⊙ 吴志菲

摘要: 作为新兴的经济体,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和严峻。如何应对国际挑战,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成了新任外交部长王毅面临的重大任务。一年来的实践表明,王毅以他灵活而不失原则的工作风格和独 ...

 


作为新兴的经济体,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和严峻。如何应对国际挑战,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成了新任外交部长王毅面临的重大任务。一年来的实践表明,王毅以他灵活而不失原则的工作风格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开创了新形势下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24岁“高龄”上大学

 1953年,王毅出生于北京,16岁时“上山下乡”,在北大荒度过了8年青葱岁月。虽然偏处一隅,但王毅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且志存高远,酷爱看书学习,这为他后来的职业外交官生涯打下了良好基础。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王毅以24岁的“高龄”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就读日语专业。因为成熟稳重,思想进步,入学后他被同学们推举当了班长,后来又当上了系学生会主席。

 王毅思想活跃,组织能力强,他常利用课余时间举办班级读书会,组织同学讨论,激发起大家的读书热情。王毅兴趣广泛,课余时间勤于练笔,经常有文章在报刊上发表,由此他在同学中赚得了 “好笔头”的美名。各方面都表现优秀的王毅,在大学时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2年,王毅大学毕业后进入外交部亚洲司工作,起初他的主要工作是为领导撰写讲话稿。1983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访问日本,外交部把为胡耀邦起草讲话稿的任务交给了王毅。虽然初出茅庐,但王毅还是很好地完成了撰稿任务。

 “好笔头”王毅,还经常在《时事报告》等刊物上发表文章,以一个外交人员的眼光观察世界形势,表达自己对国际问题的看法。王毅懂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否则将难以担当大任。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挤出时间到南开大学和外交学院“充电”,先后获得了经济学硕士和国际关系学博士学位,成为了一名学者型外交官。

勤勉务实的外交部长

 上世纪90年代,王毅先后出任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参赞、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等职。走上领导岗位的他,富有创新精神,且勇于承担责任和善于与媒体沟通,他的工作受到人们的称赞。2001年,王毅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主管外交政策研究与亚洲事务,是外交部历史上最年轻的副部长。

 在外交部,王毅的工作没有时间表,他的一句名言就是“八小时外是工作的开始”。外交工作无小事,王毅知道自己身上肩负的重大责任,他工作十分勤勉和敬业。只要在国内,他办公室里的灯光总会亮到最晚。

 王毅在外交工作中既坚持中国政府立场,在具体问题上又有灵活性。在2003年8月至2004年6月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王毅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他纵横捭阖,既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立场,又充分考虑各方关切,有效稳定了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局势。

 2004年7月,王毅出任中国驻日本大使。当时日本国内右倾化严重,发生了部分阁僚不顾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和坚决反对,执意参拜靖国神社和文部科学省篡改历史、修改教科书等重大政治事件,两国关系一度十分紧张。派一位“重量级”的外交使节去日本做工作,缓解两国关系是当务之急。王毅临危受命,赴任前他特意召集国内一些日本问题专家举行座谈,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到任后,他不辱使命,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做日本民众的工作。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王毅严正指出:“靖国神社问题已超出日本内政的范围,是一个涉及是非曲直和国际正义的严肃外交问题。”他正告日本右翼势力,不要拿靖国神社生事。

 作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工作者,王毅十分重视民间外交工作,他经常在大使馆举办“恳亲会”,邀请周边的日本居民前来使馆“串门”,以此加深两国人民的感情。此外,他还主动走访日本各地的民间团体,到他们中间去发表演讲,传播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的友好情谊。

 2007年9月,王毅卸任回国,被任命为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兼党委书记,第二年转任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履新后,他把工作重心放在对台工作上,认真执行党的对台工作方针政策,恪尽职守,勤奋工作,为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3年3月,王毅重回外交部工作,掌“大拿”担任外交部长。履新后的第6天,他就陪同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俄罗斯及坦桑尼亚、南非、刚果等国。为了充分展示我国新一届领导人的精神风貌,取得更多外交成果,他对习主席出行的每一场活动、每一个环节都作了精心细致安排,保证了习主席出访取得圆满成功。

 最近几年内,由于美国强力推行“亚洲再平衡”战略,以及日本、菲律宾等国在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我国外交工作面临日趋严峻的形势。王毅认真贯彻执行我国外交工作的方针政策,在处理与一些国家涉及岛屿之争和领海之争问题上不生事、不怕事,有理有节与之展开斗争,维护了国家权益。面对日本某些领导人否定二战胜利成果、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王毅及时组织我国一些驻外使节开展文宣工作,在驻在国报刊、电台上发表文章或谈话,揭露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对亚洲一些国家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像山一样坚定不移,像水一样通达求变。”这是王毅坚守的人生哲学。面对外交工作的光荣使命和繁重任务,他说,从大处而言,外交官必须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从小处而言,外交官则要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从和每个人的交往做起。  

富有魅力的“明星”外交官

 王毅风度翩翩,说话言辞犀利,是一个富有魅力的“明星”外交官。谈及21世纪中国怎样在国际上树立大国形象问题,他深有感触地说:“尽管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国际社会已经将我国视为一个大国和强国。为此,我们急需构筑软实力,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但国家形象不是抽象的,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在国际上展示泱泱大国的风度,展示现代中国的风貌。”

 在今天,大国外交对我国的外交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有求新求变的思维,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超强能力,王毅就是一个两者兼具的外交干才。2013年11月2日,他和夫人钱韦在北京朝阳公园组织了一场“大爱无国界”国际义卖活动,号召近百家驻华使馆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的代表到现场摆起了“地摊”,琳琅满目的商品引得北京市民前来“踏雪寻梅”。活动获得圆满成功,王毅与夫人也成功开展了一次良好的“公共外交”。

 诚然,作为外交部长,王毅必须对外大声发出中国的声音。2014年3月8日,在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上,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如何开展对外工作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对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王毅义正词严地反驳道: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日本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作榜样。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再出尔反尔,中日两国关系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

 对于有记者对中国处理与周边邻国在领土领海争议问题上所持的正当立场不理解,王毅也耐心作出了解释,他说:中国与邻国打交道历来秉持以和为贵、以诚待人的做法,今后将更积极地践行“亲、诚、惠、容”的理念,让周边国家和人民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我们愿意通过谈判解决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绝不会以大压小,但也绝不接受以小取闹。

 这就是一个大国外交官对国际问题所秉持的鲜明态度。王毅的从容、理智和在原则问题上不妥协态度,源于他的身后站着一个强大祖国和13亿人民。  (题照为王毅)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