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体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易形成痰湿时,便可以基本确定这种体质状态为痰湿体质。 一、痰湿体质的形体特征 痰湿体质的人多形体肥硕,脸色黄胖,腹部肥满松软,油脂较多,多汗而且较黏稠色黄,容易困倦,食欲不振,嗜睡健忘,性格多温和,善于忍耐。舌体多胖大,舌苔偏白厚而腻。这类人较易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痰湿体质的人饮食宜清淡,可多食清肺化痰、健脾化湿、益肾利水的食物,忌肥甘厚味、滋补油腻、酸涩苦寒。 二、痰湿体质的膳食举要 1.四仁豆粥 原料:薏米仁、红小豆各20克,冬瓜仁、白扁豆各15克,苦杏仁、白蔻仁各5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薏米仁、红小豆、白扁豆先用水浸泡约1小时;苦杏仁、白蔻仁、冬瓜仁分别打成药粉后拌匀;粳米淘洗干净,加入浸泡好的薏米仁等,加清水入锅烧开后改小火,熬至稠烂时加入药粉搅匀即可。 功效:健脾渗湿,利水化痰。但过敏者慎用苦杏仁、白蔻仁,痛风病人慎用红小豆,脱水者忌用冬瓜仁。 2.薏米鱼汤 原料:鲤鱼250克左右,薏米100克,陈皮、姜片各10克,草果5克,盐适量。 做法:将鲤鱼剖洗干净,草果捣碎,陈皮洗净切丝,薏米泡好,同放入鱼肚中,加入姜片、盐、水,上笼蒸烂即可。 功效:消肿止泻。但过敏者、痛风病人忌用鲤鱼、草果。 3.荷藕豆芽 原料:鲜(或干)荷叶1张,绿豆芽、藕(切丝)各100克,莲子(去心)50克。 做法:先将藕丝、豆芽炒至七成熟,再加入荷叶、莲子、清水,共炖至酥烂,调味即可。 功效:补脾益肾,渗湿减肥。但非肥胖者,忌用荷叶。 4.薏米仁茶 原料:薏米20克,冬瓜仁15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薏米洗净,用水浸泡约1小时,入锅用大火煮至八成熟;将冬瓜仁研成末倒入搅匀,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消肿利尿,降压嫩肤。但脱水者忌用冬瓜仁,糖尿病人忌用冰糖。 5.桑叶花茶 原料:人参1克,黄芪2克,冬桑叶、菊花各3克。 做法:将人参、黄芪打成粉;冬桑叶、菊花放入杯中,以沸水冲泡,5分钟后放入人参、黄芪粉(也可以冲服)。 功效:消脂降压,益气提神。但哮喘病人慎用人参、黄芪,体内无热者慎用冬桑叶、菊花。 三、痰湿体质的经络调养 1.穴位针灸 部位:中脘(穴位定位:前正中线上,肚脐眼上四同身寸处),足三里(穴位定位:小腿外侧、胫骨嵴外缘、外膝眼下四横指处),丰隆(穴位定位:小腿外侧,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腓骨外缘)。 加减:肥胖加天枢(腹部,平脐旁开2寸处)、大横(腹部,平脐旁开,正对乳头处)、曲池(屈肘,外侧肘横纹尽头处)、支沟(手臂外侧,腕横纹上三同身寸、两筋之间)、内庭(足背,第二、三趾之间、赤白肉际处)、上巨虚(小腿外侧,外膝眼下六同身寸、腓骨外缘)、阴陵泉(小腿内侧、胫骨后缘,内膝眼下手指四横指处);嗜睡加照海(足内侧,内踝尖下缘处)、申脉(足外侧,外踝尖下缘处);少气懒言加太白(足内侧,第一跖趾关节后凹陷、赤白肉际处)、气海(前正中线上,肚脐眼下,手指二横指处);胸闷加膻中(前正中线上,第四肋间隙、两乳头中间)、内关(前臂内侧、腕横纹上三横指、两筋之间);心悸加神门(前臂内侧、腕横纹上偏小指处)、心俞(后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手指两纵指处)。 方法:可请专业医师用针刺,或自己每天任取3~4穴,用手按摩,或以健身锤敲击、拍打,每穴3~5分钟(或敲32下左右),以感觉有酸、麻、胀等为度,每天1~2次。 功效:健脾益气,利湿化痰。足三里、气海,也可同时用艾灸或隔姜灸。但局部有炎症者不宜按,孕妇的膻中、气海等处,慎按。 2.腹部按摩 部位:脐下。 方法:每晚睡前用手反复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不少于15分钟,至腹部感觉微热为度。每天或隔天1次。 功效:健脾益气,辅助排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