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书法 梦成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或修身,或齐家,或兼济天下。而我的梦则是一个不起眼的健康梦。 多么希望时间倒流,回到“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的青少年时代。那时虽然国家困难,物资匮乏,群众的生活清贫,但正值年轻的我,生性好动,身体素质好,不知什么叫苦。 参加工作后,朋友应酬多了,经常“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看似颇有豪气,殊不知严重透支了健康,人到中年,我就染上了多种难以逆转的慢性病。从此,我饱受疾病折磨,每天“大把吞丸,大碗喝汤(中药)”,终日待在家胡思乱想,意志消沉,心态悲观。 退休后,无喧嚣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日子更不知如何打发。一日我偶与一长者散步,此翁年近八旬,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是老年大学书法老师。在得知我的困惑后,他建议我学习书法,说书法妙不可言,可修德益寿、祛病延年,并述说他习书法廿余年、身受其惠的切身感受。于是我抱着不妨一试的想法,“背起了书包上学堂”。 走进书法殿堂,我即被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书法世界所折服,被大量的先贤佳作所吸引。我兴趣大增,每日潜心琢磨,临池不辍,乐此不疲。几年下来,我亦体会到书法健身的神奇。现在的我,想得开,放得下,忘得了,没了精神负担,心态平和乐观;精力渐感充沛,走路步履轻盈,身体充满活力,各种不适症状或减轻或消失,前后判若两人。 习书法何以健身?我不是学者,没有理论水平,但却有自己的感受。 一可以放飞心情,乐而忘忧。当你重新成了读书郎,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端坐在书桌前;当你洗耳恭听老师的精彩讲解,举手提问渴望释疑解惑;当你与同窗探讨学问,剖析人生,交流心得;当你师古人,临书法,领悟、感受书法魅力时,你已经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充满欢声笑语的学生时代。所有的负面情绪——孤独、寂寞、失落、浮躁、焦虑等通通被抛至九霄云外,充盈全身的是乐观向上的正能量。特别是当你书写了一幅自我感觉良好的习作,张之于素壁,久久端详时,你会如饮甘酿,心驰神逸,有一种“关起门来当皇帝”的成就感。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能不年轻,能不快乐? 二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人品。哲人说:“汝欲工其书,功夫在书外。”师古人,承传统,苦练基本功,做到知其然重要,但知书明理,知其所以然也同样重要。二者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窃以为一要读书法史,了解书法渊源、历史传承、发展演变、历代成就及现状,提高书法理论学养。二要读古文典籍。典籍饱含哲理,言简意赅,字字珠玑,意味无穷,从中不仅能学到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准可以得到升华。三是品古今精品,开阔视野。通过书展、报刊等渠道欣赏、品味大家之作,感受作品外在的形式美和作品的意境、神韵,可以借他山之石以攻玉,提高审美情趣、欣赏层次、品德修养和艺术鉴赏力。 三可以舒筋活络,强健体魄。书法看似只在纸上简单写字,实则不然。它类似太极拳,是一项适合老年人养生的活动。太极拳动作舒展徐缓,气随意行,身手相应,连绵不断。写书法,需静息站立,虚引顶劲,沉肩坠肘,待调息至气定神闲、心平气和、物我两忘时,力从丹田引出,经督脉至腰至肩,至臂至腕,注于笔端,落笔时如“高山坠石”,掷地有声;行笔时力透纸背,如“锥画沙”“如印印泥”,起、行、收,提按、顿挫、翻腾、绞转,有疾有徐,速缓相融。整个过程需全神贯注,以意领气,以气贯力,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致全身血脉畅通,神清气爽。太极拳讲究内外兼修,书法异曲同工。这就是我的结论:书法养生之路是通往身心健康之路。我欲为之坚守,并执着前行。 这就是我的梦,追求健康的梦。虽然渺小,却反映了我的心声。往大里说,它也是自强不息、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