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山东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实施五项措施 全面推进“齐心服务·鲁力护老”行动

2025-10-10 10:44| 发布者: 家网编辑20| 查看: 72| 评论: 0|来自: 中共嘉祥县委组织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委老干部局关于“齐心服务·鲁力护老”行动的部署要求,切实提升离退休干部服务保障水平,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聚焦“养护、医护、法护、心护、智护”五大行动,结合县域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现将主要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惠老政策,织密服务网络,夯实“养护”基础。一是精准落实适老惠老政策。积极对接落实上级政策,率先响应《关于开展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济医保发〔2024〕10号),将符合条件的辅助器具租赁费用正式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范围。截至目前,已成功受理5名失能人员的辅助器具租赁申请,切实减轻失能家庭负担。二是创新拓展康养文旅服务。全面落实全国60周岁以上老人免收武氏祠、青山寺、曾庙景区门票政策,深度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精心打造“曾庙—武氏祠—麒麟觅境—大学书院”传统文化研学游、“武翟山—隋庄—青山”民俗文化游2条特色路线,搭建高水平教学实践平台,吸引银发群体积极参与。积极引导老年大学学员自主开展跨区域“学习+出游”活动,赴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微山岛、台儿庄古城、苏州、山西等地开展研学游、学养游活动12次。三是构建社区便老新生态。创新整合社区资源,依托“红色合伙人”机制,推动社区内理发店、诊所等为高龄、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义诊、义剪等服务,利用政策资源,在部分社区打造共享洗衣房,着力打造便捷高效的社区“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

二、深化精准关怀,完善医养体系,做实“医护”保障。一是深化“一对一”联系关怀离休干部机制。以电话、视频、走访等形式加强联系,及时更新“两卡一台账”(《“一对一”亲情联系卡》、个人档案卡,“一对一”联系关怀离休干部工作台账),确保及时掌握离休干部近况和需求;严格落实“五必访一坚持”制度(重要节日、生病住院、特殊困难、家庭变故、去世必访;坚持送生日蛋糕)。二是全面落实待遇保障。坚持季度协调机制,确保离休干部“三个机制”正常运行及各项待遇及时落实。开通离休干部就医“绿色通道”,享受“优先挂号、诊治、交费、取药、住院”服务,并根据需要设置家庭病床。三是创新医养结合模式。分区域分类打造多层次医养服务体系。建成“两院一体”颐养院3处(金屯中心卫生院、县中医院、县二院)、“嵌入服务”模式4处(满硐、老僧堂、孟姑集、马村卫生院)、“居家护理”服务7处(县三院、仲山等6家卫生院/中心),高标准满足老同志的养护需求。

三、优化公证服务,强化普法防骗,筑牢“法护”屏障。一是优化公证服务举措。落实80岁及以上老人首次办理遗嘱公证免收公证费政策。在公证处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专人引导,提供轮椅等辅助设备,缩短委托、遗嘱等常见事项办证期限。对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上门公证服务,切实解决“办证难”问题。二是加强普法宣传与权益保障。通过在老年大学、社区共享活动站等场所发放宣传彩页、线上推送、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民法典》《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及防诈骗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提升老同志法律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三是创新“金融护老”模式。联合莱商银行嘉祥支行设立老年大学教学点,将“反诈防骗、科学理财知识”融入日常课程,帮助老年人守住“钱袋子”,提升合理消费能力。

四、构建多层体系,赋能精神生活,深化“心护”关怀。一是加强常态化关怀。针对离休干部和高龄退休干部,依托“一对一”服务手册及社区特殊老年人员台账,通过电话、走访、日常看望等方式增加关怀频率,及时了解心理需求和困难。发挥社区优势,组织志愿者提供上门陪聊、精神慰藉等服务,提升幸福感。二是进行专业化疏导。依托县心理健康中心及社区(村)心灵驿站设置离退休干部心理咨询服务点。开展心理关爱进老年大学、社区、养老院活动,举办心理关爱活动8次。制作心理健康知识短视频广泛推送,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提供及时专业支持。三是丰富多元化文化资源供给。大力推进老年教育普及普惠,大力推广山东老年大学远程教育平台和“乐龄学堂”APP,建设社区(村)老年学堂15处。支持组建各类文体队伍,广泛开展插花、剪纸、合唱、书画、诵读、文艺汇演、下基层等活动,组织参与全省老干部艺术节,举办庆“七一”文艺汇演等,提高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品质。

五、拥抱数字时代,拓展服务场景,实现“智护”升级。一是拓展远程教育覆盖。充分整合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远程教育网、山东老年大学“乐龄学堂”APP等各类平台资源,汇编《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汇总》和操作指南,持续加大对远程教育平台的宣传,联合社区、乡镇开展“送课上门”活动,现场指导电视端、手机端操作方式,让有需求的老年人尽可能享受到远程教育资源。二是开展智慧课堂培训。针对学员需求,开设智能手机、手机摄影、短视频制作、电脑基础、AI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等信息化课程。每周五固定开设手机摄影课程,不定期开展智慧公益讲堂,累计培训学员8000余人次。注重校外辐射,组织志愿者开展智能手机教学进社区、进广场活动,服务社会老年人3500余人次,帮助跨越“数字鸿沟”。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