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济南市济阳区,晚风送爽。9月7日晚7时,河畔社区广场上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居民们饭后相约而来,期待着一场特殊的社区晚会。济阳区老年大学“红色记忆 邻里同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进社区公益巡演的第五场在这里温情上演。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文艺演出,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链接着温暖的社区情谊。在纪念伟大胜利的特殊年份,济阳老年大学的师生们用精心编排的节目,将抗战精神从舞台送入社区,将奋进力量注入寻常巷陌。 序幕:鼓声激荡,拉开红色夜晚 晚会甫一开始,气势恢宏的健身腰鼓表演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表演者孙霞等人精神抖擞,鼓槌翻飞,铿锵的鼓点如同时代的脉搏,激昂有力,仿佛将观众带回了那个全民一心、同仇敌忾的烽火年代。这不仅是节目的开场,更是一种精神的宣告——历史不容忘却,力量代代相传。 随后,舞蹈《美丽的姑娘》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翩跹的舞姿,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这与之后的红色主题节目形成了情感上的张力和共鸣,提醒人们今日的幸福安宁源于昔日的英勇奋斗。 高潮:经典回响,精神传承震人心魄 诗朗诵《大写的中国》声音洪亮,情感充沛。朗诵者牛莉和马九利用语言的艺术,描绘出祖国的壮丽山河与不屈脊梁,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祖国的深情与自豪。独唱《草原夜色美》则用悠扬的歌声带来了片刻的宁静与遐想。 而当电吹管合奏《小白杨》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台下不少观众轻声应和。这首象征着坚韧不拔、扎根边疆的歌曲,通过学员们娴熟的演奏,传递出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内涵。 晚会的中段抽奖环节,充满了欢声笑语,邻里间互相打趣、祝福,其乐融融,极大地增进了社区居民的互动与团结。 真正的高潮随着表演唱《大刀进行曲》的到来而爆发。表演者张清荣等人身着演出服,歌声嘹亮,动作刚劲有力。“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熟悉的歌词和旋律,瞬间点燃了全场观众的集体记忆,一种豪迈的民族气概和爱国激情在空气中弥漫、升腾。许多年长的观众神情激动,眼含热泪,仿佛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 风采:银发赤子,闪耀别样夕阳红 整场演出,济阳老年大学的老师和学员们无疑是绝对的主角。他们虽已华发,却风采不减当年。 书画展示环节,李继昌等老者展示的一幅幅作品或苍劲有力,或意境悠远,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老有所学的成果。 男女声对唱《望星空十五的月亮》深情款款,唱出了家国情怀与亲人思念;诗朗诵《月光下的中国》则意境优美,朗诵者范红霞等人用声音描绘了一幅月光中宁静、强大又温柔的现代中国图景,与《大写的中国》形成呼应。 电吹管合奏《牧羊曲》旋律悠扬,带来少林传奇的回忆;小品《你有 我也有》幽默诙谐,取材于生活,引发了阵阵笑声,展现了老人们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压轴登场的是形体时装秀《勇往直前》。表演者陈庆荣等人迈着自信而坚定的台步,她们的脸上洋溢着从容与优雅,身上展现的是岁月沉淀后的风采与“勇往直前”的昂扬姿态。这不仅是时尚的展示,更是一种生命力的宣言,象征着中华民族无论经历何种风雨,都将坚定不移地走向未来。 回响:邻里同行,凝聚奋进新力量 晚上八点多钟,演出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意犹未尽的居民们一边讨论着精彩的节目,一边慢慢散去,社区的这个夜晚因这场演出而显得格外不同。 “节目真好,特别是《大刀进行曲》,让人热血沸腾!”一位社区居民激动地说,“老人们太厉害了,精气神十足,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也更懂得了团结和珍惜现在的生活。” 这场巡演的成功,超越了文艺活动本身。它是一次成功的社区动员,让邻里走出家门,相聚在一起,在共同的文化体验中增强了认同感与凝聚力。它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艺术的载体下,润物细无声地流入居民心田,激发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共创美好未来的奋进力量。 济阳区老年大学的师生们用他们的热情与才华证明,银发年龄依然是社会中充满活力、可奉献、能传递正能量的重要群体。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新时代的积极参与者和精神传承者。这场在社区夜空下闪耀的“红色记忆”,必将化作鼓舞居民团结同行、勇往直前的温暖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