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云南文山州高度重视“银发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建、管、用”三大关键环节精准施策,通过精准建库、规范管理、搭建平台,构建起全链条、全周期的“银发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引导离退休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持续发光发热,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银色动能”。 精准建库,积蓄“银发”动能。坚持优中选优、建强基础,全面摸清底数、做实储备。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调研等方式,对全州各级各单位银发人才资源开展系统梳理,确保底数清晰、结构明晰。面向社会发布“银发人才”招募公告,按照“统一管理、逐级建库、自愿参与、突出公益、精准使用、动态调整”原则,采取个人自荐、单位推荐、定向邀请等方式,广泛吸纳1500余名党性强、经验足、身体好、专业精、甘于奉献的老同志纳入“银发人才库”。围绕党建、宣传、管理、经济、法律、科技、农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艺术等重点领域,分类组建12支银发人才专家团。强化部门协同联动,积极对接文山学院、卫健、人社等部门,精准引入40名“银铃教师”、28名“银铃医师”入库,持续充实人才结构,提升“银发人才库”专业水平和含金量。 规范管理,激发“银发”活力。健全制度机制,释放服务动能。出台《文山州银发人才库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完善联络制度与保障机制,为每位银发人才配备一名在职联络员,常态化开展“五登门五必访”关爱行动。每逢元旦、春节、“七一”、重阳节等重要节日,组织开展走访慰问,及时帮助解决就医、生活等实际困难,切实把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依托州县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阵地,创新开展“支部领学+专题辅学+线上推学”模式,组织银发人才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召开银发人才座谈会、志愿服务交流会、宣讲团工作会,持续强化思想引领与能力提升。州、县(市)定期收集发布基层群众需求清单、银发人才服务清单,健全完善用人单位和基层群众“点单”、老干部工作部门“派单”、银发人才“接单”工作机制,全面提升老干部作用发挥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搭建平台,绽放“银发”风采。聚焦“服务发展、发挥作用”核心任务,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抓经济、抓项目、抓干部”工作要求,充分发挥“银发人才”建言资政、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2024年以来,通过调研访谈、征求意见箱、建言献策专栏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采纳银发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意见建议3500余条。在助力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基层治理、民族团结进步、兴边富民、关心下一代成长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组建银发宣讲团9支、州级老专家工作站11个,开展政策宣讲、农业技术推广、电商直播带货、非遗文化保护、义诊带教、普法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31场次。动员引导900余名政治素质高、基层经验丰富、群众威望高的老同志,担任村(社区)干部、业委会成员、网格长、楼栋长,活跃在基层一线,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贡献智慧力量。持续挖掘宣传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通过“先进模范”“最美银发”“志愿先锋”等品牌载体,大力宣传银发人才先进事迹,营造争先创优浓厚氛围。近年来,涌现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西畴县退休教师刘超仁、“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马关县退休教师蔡大章、“云南省最美退役军人”麻栗坡县委政策研究室退休干部陆应标等优秀代表,全州已有6个集体、21名老同志分别获评“最美银发志愿服务团队”和“最美银发志愿者”,他们的感人故事和实际行动正成为推动文山高质量发展的“银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