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上老体协的做法非常好,工作认真扎实,全面到位。银龄文体志愿服务队为助推老年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9月8日,山东青岛莱西市老年体协主席孙永高看到山东省老干部之家网上的院上镇老年体协志愿服务的稿子非常高兴,如是批示表扬。 为推进农村老年人体育发展,引领农村老年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院上镇老年体协成立了银龄文体志愿服务队,并根据实际下设拳剑、操舞、秧歌、曲艺、新闻宣传等七个小队,有老干部、老教师、老文体爱好者、老乡贤和老专业骨干“五老”组成,每小队设队长、副队长各一名,负责组织志愿服务队成员指导和引领全镇老年人体育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同时,为凝聚“银岭”智慧和力量,实行党建统领,党支部、老年体协、老干协、关工委会四位一体,融合发展,党支部负责,院上镇老体协银龄老年文体志愿服务队是银发耀莱西院上镇老干部志愿服务队的组成部分。 院上镇老体协银龄文体志愿服务队立足当地传统体育与文化活动项目的秧歌动作舒展、节奏适中、适合老年人活动的特点,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秧歌表演中融入打鼓、扇子舞,巧妙编排串花、对花、对字等元素,还出现了穿西装扭秧歌,为传统秧歌增添了现代气息,既为老年人提供了体育锻炼平台,又传承推广了传统民俗文化,2024年获莱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美誉。 为发挥秧歌在农村老年体育的积极作用,院上镇老体协银龄文体志愿服务队把握院上秧歌特色,凝聚全社会力量发展院上秧歌,镇老体协银龄文体志愿服务队副队长、东朱东村秧歌队队长李度广组织队员对秧歌的每一动作反复练习打磨,寻求最美、最活表现方式。00后大学生李保寿,发挥知识优势和秧歌天赋,认真研究,努力探索完善院上秧歌,采众家之长,形成特色鲜明的扭腰、摆臂、跳跃等动作,既有豪放的一面,又不失细腻灵动,科学健身。在表演中融入打鼓、扇子舞,巧妙编排串花、对花、对字等元素,穿西装扭秧歌,为传统秧歌增添现代气息,吸引年轻人加入扭秧歌全民健身行列。 在探索发展具有时代特色的院上秧歌中,镇老体协银龄文体志愿服务队副队长、东朱东村秧歌队队长李度广突出抓住四重点,亲历亲为。重点守护文化根脉,筑牢非遗传承基石。首先发展培育新人,通过系统化的传承机制,将古老艺术从濒危边缘拉回公众视野。 “00 后” 李保寿3 岁起随姥姥参与秧歌活动,对秧歌具有一定的天赋和兴趣,李度广将其吸纳其中,并重点培养。其次将现代教育体系融入传承路径,发挥李保寿文化和探究优势,与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合作开展 “非遗进校园”项目,在院上镇中心中学开设秧歌体验课,通过锣鼓教学、步法训练和队形编排,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老带新,校队联动,使秧歌从田间地头节庆活动转变为可持续的文化教育资源,培养了数百名青少年传承人,为非遗注入新鲜血液,让院上秧歌鲜活新时代,助力老年人体育发展。重点重构文化认同,凝聚社区情感纽带。以秧歌队为媒,邻里互动,活跃了乡村互助氛围,今年邻居节期间,东朱东村秧歌队与店埠镇居民共同举办 “百家饭” 联欢,170 余名队员通过秧歌展演打破地域界限,千余名参与者在共享美食和扭秧歌中增添亲情,形成 “远亲不如近邻” 的良好气氛,重构了乡村一家亲意识,村民通过参与秧歌排练、演出,形成跨代际、跨家庭的紧密社交网,丰富全民健身形式。重点激活文化创新,推动传统现代共生。院上秧歌在保持“扭腰、摆臂、跳跃”等核心元素的同时,积极吸收多元文化因子,形成独特的创新范式。今年莱西市元宵节巡游中,院上秧歌打伞人李保寿以“西装 + 花伞”造型亮相,将传统伞头角色与现代服饰结合,通过短视频传播引发全网关注,网友亲称“最靓的仔”。院上秧歌还将扇子舞、现代鼓乐编排进传统套路,创造出“串花”“对字”等新队形,使表演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视觉碰撞,不仅吸引年轻观众,更吸引其参与“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行列中。重点赋能乡村振兴,促进文化经济双循环。通过“秧歌 + 旅游”模式,将非遗展演与乡村旅游结合,在大沽河畔露营地举办秧歌主题文旅节,吸引周边城市游客体验秧歌教学、品尝非遗烤鸡等特色美食,带动民宿、农产品销售等关联产业发展,不仅提升了地方知名度,更创造了直接经济效益。还催生了“亲子秧歌体验”“非遗研学”等新业态,开辟了老年体育发展新模式。 院上秧歌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镇老体协银龄文体志愿服务队队长、今年76岁的退休教师王京俊深有体会地说,参与活动的老年人普遍反映身体柔韧性、协调性有所提升,失眠、关节疼痛等问题得到缓解。并且院上秧歌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显著提高,全镇各村均成立或正在打算成立中老年秧歌队。同时优化了村风,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了社交互动平台,减少了孤独感,促进了邻里交流,形成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互帮互助良好氛围。 院上秧歌的发展,特别获得莱西市非遗美誉,被网友称为“最靓的仔”00后大学生李保寿说,老年体育与传统文化的秧歌绝非静态遗产,而是能够在现代社会中持续生长的“活态文化体育”。它通过传承机制创新、社会认同重构、创新表达实践和经济价值转化,实现从 “濒危非遗”到“文化引擎”和“体育强身”的蜕变,不仅为院上人带来健康身体、文化自信与经济活力,更为其他地区的非遗保护和老年人体育发展提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范本,唯有让传统文化与体育扎根当代生活,方能真正实现其永续传承与价值再生。 据了解,莱西市市镇街老体协都成立了银龄志愿服务队,立足实际,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力推进了全市老年体育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截至目前今年在参加青岛市老年人体育项目比赛中获奖10多个,多次承担青岛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点和代表青岛市参加省老年人体育有关活动。老体协银龄志愿服务队成了莱西市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城市发展的亮点和品牌。 (莱西市老年体协 昌中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