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鼓声激昂、诗朗诵深情、红歌嘹亮,济南市济阳区各个社区的夜晚正被一群银发演员点亮。他们用满腔热情和精湛技艺,将“红色记忆”化作缕缕清风,吹遍“邻里同行”的每个角落。 “今晚的节目太精彩了,我们老一辈人听着这些熟悉的旋律,感觉又回到了年轻时代!”8月26日晚,在济南市济阳区济北街道和家园小区,72岁的张卫东大叔在观看演出时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当晚,济阳区老年大学“红色记忆 邻里同行”主题巡回社区文艺公益演出走进安康社区和家园小区,这是继8月22日在区文体中心广场首演获满堂彩后,走进的第二个社区。 华灯初上 小广场成大舞台 晚上七点,和家园小区38号楼前的小广场早已围满了观众。老人们摇着蒲扇早早赶来,年轻人扶着长辈寻觅最佳观赏位置,孩子们在人群间隙中穿梭嬉戏,夏末秋初夜晚的闷热丝毫抵挡不住居民们的热情。 “我们提前半小时就来占位置了,听说今天的节目很精彩,都是老年大学学员们自编自演的。”居民杨女士边给孙子擦汗边说。 舞台虽简,热情不减。在居民期待的目光中,全国第二套健身腰鼓表演率先登场,表演者孙霞等人一上场就点燃了全场气氛。铿锵的鼓点,整齐的动作,饱满的精神状态,让人难以相信表演者均是年逾花甲的老年人。 红色记忆 银发传承颂党恩 演出现场,节目丰富多彩且主题鲜明。舞蹈《再唱山歌给党听》以优美舞姿表达对党的深情;诗朗诵《月光下的中国》则通过范红霞等朗诵者深情的演绎,展现了月光下宁静而强大的中国形象。 电吹管合奏《歌唱祖国》旋律激昂;舞蹈《美丽的姑娘》、歌曲《春风十万里》、葫芦丝合奏《党啊!亲爱的妈妈》等节目接连上演,最后旗袍秀《情醉江南》的优雅表演为当晚的演出画上完美句号。 “红色记忆代表着我们对革命历史的铭记和对党的感恩。”活动组织者、老年大学校长助理张凯介绍道,“邻里同行则体现了我们希望通过文化活动拉近社区居民距离,共建和谐美好家园的愿景。” 这些红色节目不仅是一场艺术表演,更是一堂生动的社区党课,让居民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重温历史,感受时代变迁。 老有所为 银发学子展风采 参演学员中,年近七旬的于阿姨表示:“退休后进入老年大学学习,让我们的生活焕发了第二春。现在能够用所学才艺回馈社区,为大家带来欢乐,感到特别自豪和满足。” 老年大学学员们的敬业精神令人动容。乍凉还热的天气,他们提前到场走台,反复排练每个动作,认真检查每件乐器,只为将最完美的表演呈现给社区居民。 “这些叔叔阿姨们太厉害了,完全看不出年纪!”“节目质量一点也不输专业团体!”现场观众纷纷竖起大拇指,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 社区共建 文化盛宴促和谐 济阳区老年大学副校长刘宇表示:“此次巡演是老年大学服务社区、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尝试。我们将继续发挥老年学员的余热,在不下雨的情况下每晚走进一个社区演出,预计8月末完成本轮巡演。” 安康社区党委书记杨成认为:“这样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增进了邻里感情,促进了社区和谐。我们社区全力支持这类文化惠民活动,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演出走进社区。” 济阳区老年大学巡回文艺演出不仅展现了当代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更通过艺术表演形式传承了红色基因,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成为了连接邻里情感的文化纽带。 夜幕渐深,演出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但“红色记忆 邻里同行”的旋律仍在社区回荡。居民们依依不舍地离去,眼中满是对下一场演出的期待。这群银发文艺志愿者正用他们的热情与才华,书写着“夕阳无限好,为霞尚满天”的生动篇章,让济阳区的秋夜因文化而更加璀璨,因红色而更加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