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立足老干部工作实际,聚焦基层治理需求,创新探索“三微一库”工作法,从“微”处着手,“实”处发力,系统化、精细化、长效化引导银色人才发挥优势、贡献智慧,实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银发志愿者”,做细“最小单元”激活银色人才发挥作用“最大效能”。 建立“微阵地”, 筑牢发挥作用根基。充分发挥各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引导各镇(街道)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现有阵地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老干部品牌工作室。通过科学规划,明确各工作室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系统推动实现“五有”目标:即有政治过硬、经验丰富的带头人,有结构合理、热心奉献的志愿服务队伍,有精准对接需求的特色服务项目,有规范实用、氛围良好的固定活动阵地,有群众认可、实效显著的社会影响力。有效盘活存量设施资源,优化银色人才作用发挥的平台载体,使分散的阵地、服务与人才资源真正“动”起来、“活”起来、“热”起来,形成集聚效应和品牌优势,为老干部贡献智慧、服务社会提供制度化、常态化的坚实支撑。 创设“微平台” ,提升志愿服务效能。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柔性引才理念,通过组织化引领和平台化支撑,有效整合银发人才资源,将其转化为社区治理的持续动能。全县着力打造“银领之家”“老干部调解室”等实体平台,为老同志参与议事协商、开展文体活动和专业调解提供了稳定场所。例如,丰华、锦绣等社区依托退休干部专业经验,建立标准化调解流程,涵盖接访、研判、调解、法律支持及回访环节,显著提升了纠纷化解成效。同时,积极构建志愿服务网络,组建了23支覆盖基层治理、文化服务和邻里协调等多领域的老干部志愿服务队。金都社区冯玉清带领的“红色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由退休干部组成,通过发放“暖心卡”提供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切实帮助居民排忧解难,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居民的归属感。 嵌入“微网格”, 把准基层需求脉搏。坚持把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作为开展活动的“第一信号”,引导老干部作用发挥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融入基层微网格,积极在社区、小区任职。今年以来,已有29名退休干部通过该机制到社区报到,其中5人担任小区业委会成员、楼道长或志愿服务队骨干,实现了从“单位人”到“社区人”的无缝转换。同时,采取“党组织引领+网格”模式,建立治理需求与个人特长的“双向对接”机制,深入开展银发力量进网格活动,组建老干部志愿服务队,针对性解决老旧小区改造、无物业管理和矛盾调解等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做到人岗相适、才尽其用。 建强“银发库”, 汇聚银发人才能量。为系统盘活、高效配置银色人才资源,夏津县将建设“银发人才库”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对全县范围内有意愿、有专长、有精力贡献余热的老干部、老专家、老模范等进行全面摸底,按照农业技术、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文化艺术、基层治理、教育培训等专业领域进行分类建档、动态管理。“银发人才库”的建立,实现了从“找人难”到“精准选”、从“零散发动”到“系统调度”的转变,确保了各类服务需求都能快速匹配到最合适的银发人才,为“三微”模式的顺畅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三微一库”工作法环环相扣,形成了从阵地建设、平台创新、需求对接和人才保障的完整闭环,系统性地激发了银色人才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开辟了老干部工作融入基层治理的新路径,让银发余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