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军旗是红底色吗?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染成的……”7月29日,济南市济阳区泊远学堂托管中心的教室里,70岁的冉爷爷正用略带沙哑却充满力量的声音,为20多个小学生孩子讲述军旗的故事。这个“八一”建军节来临前的上午,两位拥有军旅生涯的济阳区“银龄韶韵”老干部宣讲团成员,带着红色记忆与国防情怀,在这里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播国防火种 育爱国少年”主题宣讲。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孩子们仰起的小脸上,冉爷爷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半个世纪前的军营。“那时候我们每天天不亮就出操,练刺杀、练瞄准射击,心里就一个念头:保卫祖国!”他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比划着标准的持枪姿势,孩子们立刻模仿起来,小小的身影挺直腰板,眼神里闪烁着向往的光。身旁年近花甲的张俊亮爷爷接过话头,用更活泼的语气讲起“八一”建军节的来历:“1927年的8月1日,一群勇敢的叔叔打响了第一枪,从此我们有了自己的军队……”他特意挥手形象的舞着“八一”二字,让孩子们把这个日子深深记在心里。 “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冉爷爷抛出这个问题时,几名小学生立刻举手说:“是解放军叔叔!他们在边防站岗,在灾区救人!”这个答案让两位老兵相视一笑。张俊亮爷爷顺势讲起自己参与救山火的经历:“大火熊熊燃烧吞噬树木时,我们临危不惧,跑步赶去用衣服扑打,用铁锨扬土灭火,没一个人退缩……”孩子们听得入了迷,有的悄悄攥紧了拳头。 宣讲中,退役军人老干部宣讲员们结合国防知识和红色故事把爱国情怀拆解成一件件触手可及的小事。“爱国不是喊口号,帮妈妈扫次地是爱国,课堂上举手发言是爱国,过马路不闯红灯也是爱国。”冉爷爷掰着手指细数,“就像解放军叔叔守边疆,我们守好自己的‘小岗位’,就是在为祖国出力。”他特意强调,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国旗国徽,升国旗时必须站直敬礼,“那是国家的象征,藏着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教室里不时响起互动的笑声。泊远学堂托管中心负责人付长娟老师激动地问孩子们:“谁能说说国旗上的五颗星代表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稚嫩的声音里藏着对国家的懵懂认知与真挚热爱。付长娟笑着补充:“爷爷们今天带来的不仅是故事,更是一颗爱国、拥军的种子,我们要让它在心里发芽。” 负责记录这一幕的区委组织部王丽宁老师,镜头始终追随着孩子们的表情。“你看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听到军人故事时眼睛都红了。”她举着相机感慨,“这些银龄老兵的亲身经历,比课本里的文字更有力量,这种代代相传的红色教育,才是最生动、最感人的励志教材。” 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围着两位爷爷叽叽喳喳问个不停。“爷爷,您当年拿过枪吗?”“解放军叔叔现在还练刺杀吗?”老兵爷爷们一一作答,最后站起身,带领孩子们齐声喊出:“好好学习,强国有我!”稚嫩而坚定的声音撞在墙上,又反弹回来,像一粒种子落进土壤,预示着未来的生根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