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昭通市老年大学立足老同志实际需求,精心打造“思政课、专业课、养生课、实践课”四类课堂,全方位促进老同志思想有引领、生活有乐趣、身心更健康、晚年有作为,持续提升老年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思政课强“思”,筑牢银龄向党思想根基 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通过“三个结合”让理论学习更鲜活。一是“集中学+自主学”结合,开设“思政讲堂”,邀请党校教师、银发宣讲团专题授课,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题学习20余场;二是“线上+线下”结合,依托离退休干部微信公众号、金色云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组织老同志观看全国离退休干部网上专题报告会、“云岭银潮之声”大讲坛等,确保学习教育全覆盖;三是“课堂+实地”结合,组织老干部社团到扎西会议旧址等红色基地开展沉浸式教学,老同志撰写心得体会80余篇,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专业课添“乐”,绘就多彩晚年幸福图景 紧扣老同志兴趣需求,开设书法、绘画、声乐、器乐、体育、文化、生活艺术等32门专业课程。成立青春常在歌舞协会、鹤舞联合会、诗书画协会等兴趣团队,举办“话传统、谈复兴、聚力量”文艺汇演、“翰墨丹青颂党恩”书画展等活动10余场,积极推荐老同志优秀作品参加云南省展览展示展演活动。通过“课程+展示+竞赛”模式,让老同志在学中乐、乐中学。 养生课重“养”,守护老同志身心健康 联合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疾控中心等开设“健康讲堂”,定期不定期开展慢性病防治、中医养生等专题讲座;开设太极拳、八段锦等健身课程;组织心理健康辅导,建立谈心机制,坚持“五心”服务,帮助化解老同志“空巢焦虑”。累计服务老同志2000余人次,形成“医养教”融合的特色品牌。 实践课促“为”,激发银发力量服务社会 搭建“银龄先锋”实践平台,引导老同志发挥余热。积极动员老同志加入银耀乌蒙志愿服务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书法班学员每年假期在社区开设“银发书法课堂”,搭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平台的同时,督促学生完成假期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受家长们的喜爱和好评。截止目前,受益青少年2000余人次。摄影班学员春节期间入户为群众拍摄“全家福”,京剧班、舞蹈班学员积极参加文旅部门组织的宣传活动,为文旅事业发展注入银发动能…… 下步,昭通市老年大学将持续优化“四堂课”内容供给,推动老年教育从“学有所获”向“学有所为”深化,真正让老同志思想不掉队、生活有滋味、身心更康健、价值再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