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新平县开展“银青结对”活动以来,通过老干部与青年选调生“互联、互帮、互促”的双向赋能,为青年干部成长提速、为老干部作用发挥搭台,实现组织互联、经验互传、情感互融,形成“薪火相传、青蓝共进”的生动局面。 组织搭台,选精帮带导师 新平县依托“银发人才”资源库,通过精心排摸,选出资历深、阅历广、经验足、有专长、热情高的5名退休干部,按照“精准匹配、按需结对”的原则,与5名新进选调生结成对子,建立“1+1”导师制传帮带培养青年干部工作机制,开启干部培育“新引擎”,形成“以师带徒”干部培育的良好示范效应。 示范引领,提升干部成长 “银发导师”结合自身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重点从思想上“引”、经验上“传”、工作上“帮”、方法上“带”。以座谈交流或每月电话联系交流的形式,组织开展结对共学、结对帮学、对话传承等活动,相互沟通交流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导师针对青年选调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帮助青年选调生提升综合素质。 师传妙招,破解工作难题 导师以缺什么、帮什么,干什么、带什么,通过经验传授、业务指导、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帮助青年选调生破解工作难题。县发改局驻耀南村选调生方卫江在戛洒镇耀南村在征地、租地及公路项目推进工作中,部分村民有疑虑,不理解、不支持导致工作推进困难,经验不足的他对工作一筹莫展之时,电话请教导师李天禄。导师分析后,指出村民不支持的根源在于项目信息存疑,建议方卫江将评估机构对土地价值、地上附着物等科学评估的数字进行公示,以公开透明的核算消除村民质疑。对抵触情绪较大的村民,导师给他分享了“情感破冰”的一些工作做法。借鉴了导师的经验推进工作后,方卫江逐步与村民建立了信任,矛盾得到化解。青年选调生牢记导师的“实战锦囊”,将导师传授的“倾听—沟通—解决”三步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保障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双向赋能,“银青”共同进步 “银青结对”不仅是老干部对青年选调生的帮带,更是双向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在帮带青年选调生的过程中,老干部有了发挥余热的新平台,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得到传承,实现了自我价值。同时,在交流互动中,青年选调生的新理念让老干部得到新启发。选调生王涌旭发现罗老师到老年大学讲思政课时,在讲台上虽妙语连珠,但没有制作课件,未能在视觉上给学员们呈现精彩的展示。他利用周末时间,从基础操作入手,帮助罗老师学会PPT制作技能,实现老干部丰富经验与青年干部创新力的有机结合。 “银青结对”工作不仅是经验与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与信念的传承。新平县将持续贯彻落实好玉溪市“干字当头 稳字托底 干部示范”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以干部示范能力提升为目标导向,让老同志的“银发力量”与青年干部的“青春活力”相互交融,共同书写干部能力提升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