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长城街道荣景社区,500平方米的“老党员之家”里总是暖意融融:思政堂内,“银立方-唱响青山”宣讲团正生动解读党的创新理论;养生堂中,市中医院专家为老人提供理疗服务;非遗室里,老艺人鲁卫东正带着居民体验传统技艺……这个集学习教育、志愿服务、文化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不仅是荣景社区332名直管老党员的“温馨港湾”,更成为大武口区激活银发力量、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 以“一统二融三聚” 筑牢“家”的根基 荣景社区辖区内 60 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近三成,其中退休党员干部达225人。如何让这些“政治强、经验足、威望高”的老党员“退岗不褪色”?社区以“一统二融三聚”为抓手,打造区域型“老党员之家”,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多元参与的新路径。 “一统”提质,夯实阵地根基。社区以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为主轴,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塞上乐龄老年大学等平台,设置思政堂、读书吧、非遗室等6大功能区,既解决了部分单位离退休党组织活动场所不足的难题,又通过共享党课、师资联动,让500平方米的阵地释放出“1+N”的叠加效应。在这里,市委党校教师定期授课,乒乓球协会组织友谊赛,老党员们既能“充电补钙”,又能“怡情养性”。“二融”蓄能,激活服务活力。“党群心连心”活动中,退休干部李道海带着孩子们学非遗,居民热心人阮新牵头化解邻里矛盾,一年来累计开展“薪火相传促成长”“非遗润童心”等活动40余场,收集解决群众诉求120余件;“中老年健康问诊”服务常态开展,市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专家每月坐诊,让“家”成为老党员的“健康管家”。“三聚”增效,凝聚治理合力。社区精准挖掘“银发人才”,选树出传承传统文化的李道海、健身达人孔祥富等一批典型,带动组建民情观察社、党员讲师团等8支队伍。由退休党员牛惠牵头的“桑榆晚晴”家事沙龙,已促成30余户家庭化解矛盾、传承好家风;“银青结对”行动中,老党员们以丰富经验指导青年干部,让红色基因在传帮带中赓续。 以区域联动 拓宽“治”的半径 荣景社区的实践,是大武口区深耕“老党员之家”建设的生动切片。近年来,大武口区以“近邻家园”理念为指引,在各社区推开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服务共融模式,让银发力量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全区依托“银发人才”信息库分类储备专业人才,选树政治过硬、乐于奉献的老党员担任“当家人”。通过组建社区联合党委,整合市委党校、宁夏工业学校等单位离退休党支部资源,开展廉政教育、法治宣传等活动,引导老党员认领物业管家、绿地维护等事务220余件,让“红色细胞”渗透到治理末梢。创新“居民点单、党组织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制”,推行“自愿参与+分类管理”,“积分超市”将政策宣讲、青少年教育等20余项服务量化为奖励,“60为80”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小区楼栋,老党员们带着小马扎参加“居民夜谈会”,一年来摸排解决飞线充电、楼道杂物清理等民生难题42件。在荣景社区之外,各社区的“银龄微党课”“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年均开展超百场,老党员年参与服务达700余人次。 从荣景社区的“一统二融三聚”到全区“近邻家园”建设,大武口区正以“老党员之家”为纽带,让银发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焕发新生机。老党员们用初心与担当书写着“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幸福答卷,让基层治理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