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宁邹城市紧扣老干部服务需求升级趋势,通过“平台联建、服务联动、资源联享”模式,创新打造集党建服务、教育培训、康乐活动于一体的融合共享体系,形成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老干部服务新格局。 打破部门壁垒,构建“立体化”融合阵地网。设施共建,搭建融合中心。整合场所,统筹建成邹城市“老吾老”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分设党建活动区、教学培训区、康养服务区、文化展示区和志愿服务区,实现“一栋楼集聚全要素”,开发共享预约系统,实现场地设施“一键预约”。平台共用,支撑全域协同。构建“市-镇街-社区”三级离退休干部阵地共建联享格局,以服务中心为主阵地,联动10处基层老年大学(学校)、15个老干部工作室、N个社区“红帆驿站”,形成老干部家门口的“15分钟养老生活圈”。数据互通,激活要素流通。依托全省离退休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健全邹城市离退休干部数据库,归集多个部门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分析精准匹配服务需求,实现新退休人员推送、政治生日提醒等智慧服务。 聚焦衔接效能,建立“全周期”联动服务链。共创“一条龙”荣退标准。实施干部荣誉退休制度,落实谈心谈话、荣退仪式、服务指引等关键环节,上好“退休第一课”,举办新退休干部研习班开设心理调适、社区融入等必修课程,依托老年大学推出智能手机应用、反诈防护、应急救护等8类公益课程,实现组织部门、管理单位、社区服务机构三方服务管理无缝对接。推出“一揽子”政策指导。联合多部门组织编印《邹城市离退休干部服务手册》,系统梳理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生活保障、医疗康养等9大领域21项政策,精准对接老干部退休待遇申领、组织关系转接等高频服务需求。提供“一站式”康养服务。开发健康管理共享平台,组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设供老干部自我检测的健康小屋,投放“中医体质辨识仪”“肺功能检测仪”“脉搏血氧仪”等10余种健康设备,提供健康检测214人次,每年开展“银龄健康·情暖夕阳”系列健康讲座4次,推出“长寿老人健康经”系列访谈3期。 创新供给模式,打造"跨界式"共享生态圈。党建资源共享。建立“红色资源库”,成立“党建服务团”,开展“孟子故里·银龄先锋”党建服务周活动,整合10处共享党性教育基地、15个党建课程,开发定制式“党建+”活动菜单,提供沉浸式党性体检活动,联合开展“银龄初心”教育活动89场。文化服务共惠。建立邹城市老干部艺术团,举办老干部文化艺术节,组织老干部与专业团队创编《淡妆浓抹总相宜》等文艺作品35部,其中3部获省级奖项。实行“老吾老”书画展厅、文体活动室“预约制”共享,年均举办联展5场,日均容纳文体活动100人次。银龄人才共育。搭建“党建顾问团”“心理茶室”等志愿服务平台,吸纳326名银龄人才参与基层治理、文化传承、党建辅导、心理关爱等工作,引入心理协会、“五老”团队等7个专业组织到“老吾老”服务中心驻点活动,孵化“邹城无孤”“孟之声”等12个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培养23名银龄服务带头人,“管得宽”党员志愿服务项目获评2024年山东省志愿服务大赛铜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