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江苏通州区:银龄丹心映童心 暑期护苗别样红

2025-7-28 09:01|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15| 评论: 0

摘要: 今年以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以“老少共抒爱国情”为主线,组织引导450余名银龄导师开展“银发爱心护苗”工程,让3000余名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绽放“别样精彩”。以政治优势铸魂,创新宣讲机制。着力发挥老同志作为“ ...

今年以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以“老少共抒爱国情”为主线,组织引导450余名银龄导师开展“银发爱心护苗”工程,让3000余名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绽“别样精彩”。

以政治优势铸魂,创新宣讲机制。着力发挥老同志作为“活历史”“活教材”的独特价值,将他们的亲身经历与本地丰富的红色史料有机结合,形成符合青少年心理和认知特点的教育形式。通过专题培训、集体备课、试讲打磨等,推动老同志积极参与青少年宣讲工作,引导他们用“青语化”的表达方式将厚重的历史记忆生动传递给孩子们。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陆子森,将抗战故事转化为极具互动性的生动讲述,让青少年在感同身受中体悟家国情怀。积极探索“创编—排演—感悟”的教育新模式,通过组织“五老”骨干力量自主创作沉浸式情景剧,并辅以角色扮演、情景体验等环节,打造“红色剧本创编+情景实践”融合教育品牌。金沙街道老同志创作沉浸式情景剧《通州烽火少年》、老战士王顺才指导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穿越”对越自卫反击战现场,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触摸”历史厚度。

以经验优势固本,构建传承体系。坚持“区镇联动、分层分类”的原则,系统梳理老同志在文化、教育、技艺等领域的经验,打造“非遗传承”银龄智库。通过与区教体局紧密协作,将退休教师的专业背景、非遗技艺、文化特长等详细登记、分类管理,为后续的教育资源精准供给提供坚实基础。创新实施“名师点单·精准派送”机制,根据村居辅导站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五老”群体开展书法、篆刻、剪纸、风筝制作等特色课程。通州中专退休教师陈兆如等老同志通过讲述汉字背后的历史渊源与人文精神,激发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线上线下打造“文脉传承”课程体系。在线上,通过制作文化典故短视频、红色故事音频播客等形式,使更多孩子能够便捷地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在线下,依托“非遗工坊驻点”平台,常态化开展板鹞风筝、蓝印花布等非遗技艺实践课程,让孩子们实地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以威望优势聚力,织密关爱网络。善用老同志德高望重、亲和力强的威望优势,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和引导青少年,建立起覆盖全区的关爱网络。通过设计“银发结对护航”长效机制,明确结对周期、辅导频次和内容框架,指导老同志与留守儿童建立长期稳定的结对关系,实现常态化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帮扶。拓展“三走进”服务网络,组织老同志定期不定期走进社区、村镇、学校,通过开展“乡土实践课堂”、设立“悄悄话信箱”等,实现“学业成长”与“心理健康”双提升。完善动态关爱机制,充分依托通西未成年人辅导站等专业平台,对青少年的情绪、行为和实际需求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暑期中遇到的心理压力与情感困扰,确保每一位孩子都能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