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枣庄市市中区紧扣老干部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创新打造“红金绿”三色研学路线,将离退休干部党建、作用发挥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游、学、宣”一体化实践机制,激励广大老同志积极为市中高质量发展贡献“银发力量”。 紧贴发展需求,精研细琢打造三色研学矩阵。聚焦红色基因传承、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时代命题,系统整合区域优质资源,构建起主题鲜明、功能互补的立体化研学网络。资源集成强根基。联合文旅、农业等部门单位,通过实地调研、专题座谈等形式,系统梳理全区红色教育基地、工业示范园区及特色农业项目资源,择优选取中兴文化博物馆、薄板泉党员教育基地、沃农智慧农业产业园等15处示范点位,集成打造“党员教育实境课堂+老年大学游学基地+产业创新展示平台”三位一体的研学矩阵。轴线贯通创特色。遵循“主题引领、轴线辐射”空间布局原则,串联薄板泉党员教育基地、蔡村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等5处红色地标,贯通魔意智能制造中心、新远大锂电设备基地等4个新型工业化项目,辐射沃农智慧农业园、前良村六院一街等6个乡村综合体,精心设计“红色铸魂线”“金色赋能线”“绿色振兴线”三条特色研学路径。精准服务提质效。建立“需求调研-课程匹配-效果评估”全链服务机制,推出“理论研学+实践体验”组合课程套餐,针对不同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特点,创新开展“订单式”路线定制服务,今年以来累计量身打造特色研学方案26个,学员满意度达99.6%。 聚焦多维赋能,创新构建特色研学课程体系。坚持“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理念,构建“三维立体”课程体系。精品课程强内涵。开发“三个一”课程体系,红色传承课程突出“一馆一主题”,打造“百年中兴工业文化”“铁道游击队精神解码”等精品课;产业发展课程聚焦“一企一课题”,开设“智能装备制造前沿”“大健康产业生态构建”等实践课;乡村振兴课程注重“一村一案例”,设计“乡村生态旅游+”“智慧农业种植”等案例课。双师教学增实效。创新“专家智库+银发讲师”协同育人模式,组建由6名党校专家、12名退休干部构成的“专业导师团”“银龄讲师团”,通过“理论授课+实景解说+互动研讨”三维教学法,开展“车间课堂”“田间讲堂”等特色教学活动36场次,实现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有机统一。沉浸体验促转化。创新开展“转型发展金点子”“乡村振兴诸葛会”等专题研讨活动,引导广大老同志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截至目前,共征集意见建议27条。 突出成果转化,健全机制推动银龄作用发挥。建立健全研学成果转化机制,通过平台搭建、项目孵化、典型引领,推动“银发力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智库平台助决策。组建“红金绿”三色顾问团,吸纳32名专业型老干部入库,开展党史宣讲、家风课堂32场次,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6个,指导培育特色农业品牌5个,带动合作社增收100万元。基层治理显担当。组织老干部开展“银龄走基层”系列活动,累计走访社区48个,孵化“老宋说事厅”“银发调解室”等特色品牌6个,成功化解邻里纠纷、物业矛盾62起。典型培育树标杆。实施“银发先锋培育工程”,选树研学活动中涌现的6名先进典型。打造“乡村振兴银发驿站”等示范项目4个,通过公众号专栏、事迹报告会等形式扩大示范效应,激发老干部持续奉献的内生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