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6月9日上午,湘钢离退休职工管理处开启了一场特殊而重要的探索之旅——党委书记、处长带领多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政工师、社工师先后走进湖南羽翼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与长沙市开福区“心悦开福”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围绕离退休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展开双线调研。这场聚焦离退休群体精神关爱的深度走访,标志着湘钢正式拉开“全面探索离退休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新模式”的序幕,为1.9万名为企业发展奉献青春的离退休职工,擘画精神幸福新蓝图。 (图:调研团队在羽冀心理咨询机构深入交流,学习先进经验)
现实图景:1.9万离退休职工的心理呼唤 湘钢庞大的离退休职工群体,是企业的宝贵财富。然而,岁月流转,他们普遍面临着时代脱节感、身份失落感、老年孤独感、身体自卑感、交流苦闷感、情绪焦虑感等心理挑战。随着老龄化加剧,这些“隐性诉求”已转变为亟待解决的“显性课题”,关乎个人福祉、家庭和谐,更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生态的关键。 2024年10月底,湘钢2024年度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离退休处心理关爱室”正式启用。这一举措不仅是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深切关怀,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传承敬老爱老美德的重要实践。然而,心理关爱室面临的现实困境不容忽视——签约的湘钢本土培养的心理咨询师仅有十人,且绝大部分是在职职工。尽管他们满怀热情、甘于奉献,却因本职工作的牵绊,只能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兼顾心理关爱室工作,难以满足离退休职工日益增长的专业化、常态化服务需求。构建一支专职化、专业化的心理服务团队迫在眉睫。
创新模式:从"精准关怀"到"多元赋能" 在羽翼心理咨询调研现场,湘钢团队对机构的专业性给予高度认可,尤其认同郭平博士提出的“为老年人构建人生规划体系”的建议——这为破解离退休职工心理困境提供了全新思路。随后的社区心理服务中心调研,则让团队更直观地看到基层心理服务“接地气”的运作模式:社区心理驿站通过定期开展团体辅导、入户访谈、24小时心理热线等方式,构建起“家门口”的心理支持网络。“专业机构+社区网络”的双重经验,为湘钢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搭建提供了立体化参考。 (图: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的工作模式为湘钢提供了宝贵参考)
“要对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前预防、主动干预。”基于调研收获,湘钢离退休处明确了心理健康服务升级的三大核心方向: 一是专业赋能+人才支撑,加大心理咨询人才培养力度。湘钢着力强化人才基础,创新性提出"内部选拔+专业培训+实践指导"的培养路径,计划2年内在离退休职工中培养10名具备专业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充实专职心理服务团队。这一举措突破了传统“外援依赖”模式,通过挖掘内部潜力,培养“知厂情、有情怀”的本土化专业力量。新培养的咨询师将重点学习老年心理学、危机干预等专业课程,同时通过“1对1导师制”由资深心理咨询师指导实践,确保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双提升。目前,第一批培养对象已确定,年内将完成基础理论培训,逐步实现心理服务从“业余兼职”向“专职专业”的转变。 (图:首批培养对象在离退休处心理关爱室进行小组打卡学习) 二是社区联动+阵地前移,优化社区心理服务网络。借鉴社区心理服务中心经验,湘钢创新性地将心理服务网络延伸至职工生活的“最后一公里”。一方面,依托各社区设立的“心理驿站”,联合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构建“15分钟心理关怀圈”,让职工在社区内即可获得便捷的心理支持;另一方面,以“协管区”为单位组建心理关爱小组,充分发挥“地熟人熟”的优势,定期入户走访、组织团体活动,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敲门”,让心理服务真正融入离退休职工的日常生活,让离退休职工在社区里就能找到“心灵树洞”。 三是人生规划+价值唤醒,建立人生规划发展体系。落地羽冀心理郭平博士的建议,为离退休职工设计“人生规划体系”:借助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平台,将心理关怀融入书画、合唱、舞蹈、棋牌等文体活动中,让职工在兴趣社群中收获归属感;通过职业经验梳理、打造银发人才工作站等方式,帮助职工找到退休后的新角色与新目标。特别是“湘钢老科协”和“银发人才工作站”的建设可圈可点,已分别被湖南省老科协、湘潭市老干局授牌为“助企创新专家服务站”和“银发人才工作示范站”,已收录退休专业技术人员近100名,几十名老专家、老**重返企业担任技术顾问、安全督导等。这种“心理+价值”双赋能的模式,使退休职工从“被关怀者”转变为“价值创造者”,从根本上增强心理获得感。
愿景使命:构筑温暖精神家园 “我们要让每一位退休职工都感受到:退休不是终点,而是人生新阶段的起点;年龄不是隔阂,而是智慧的沉淀;离开岗位不等于失去价值,而是在更广阔的天地绽放新的光彩。”湘钢离退休处党委书记的这番话,道出了湘钢心理健康服务的初心与愿景。通过这场全面而深入的探索,湘钢正努力为离退休职工构筑起温暖的精神家园,让“老有所养”更有温度,“老有所乐”更具品质,“老有所为”更显尊严,为企业退休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湘钢模式”。 (曾红雨、杨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