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至13日,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书记、局长于虹一行赴新疆调研部分在疆受援高校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进展情况,了解援受高校的经验做法、亮点特色及存在的困难问题,听取意见建议,并看望慰问在岗银龄教师。教师司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调研组先后在伊犁师范大学、塔里木大学组织召开调研座谈会,4所在疆受援高校和19所支援高校相关负责同志,银龄教师代表、青年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调研座谈。 支援伊犁师范大学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马庆发、中南大学教授阎奇武、东北财经大学教授林忠,支援塔里木大学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侯书林、吉林大学教授崔丽作为银龄教师代表交流了支教支研的工作生活情况和感想体会。他们充分发挥种子作用,为西部高校带来新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理念;认真研究教情学情,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指导青年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科学研究、项目申报,言传身教带动青年教师成长;注重用好当地文化资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程教学和育人实践,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他们表示,“计划”的实施帮助他们成就了人生新价值。今后将继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支持受援高校发展,为兴疆固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更大贡献。 伊犁师范大学、塔里木大学、新疆政法学院、新疆理工学院等4所高校负责同志代表在疆受援高校发言,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等7所高校有关负责同志代表支援高校发言。 伊犁师范大学将银龄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银龄教师在博士点申报、“新工科”建设等方面作用。塔里木大学自筹经费保障银龄教师差旅、超额工作量绩效奖励等,邀请银龄教师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常态化关怀慰问银龄教师,打造银龄教师第二故乡。新疆政法学院系统梳理总结服务保障、聘用管理、作用发挥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做法,形成“1234+N”工作法。新疆理工学院设立专项评优名额加强对银龄教师的表彰激励,通过师徒结对、教学督导、担任专业带头人等方式,充分发挥银龄教师在教学科研及师资培养中的作用。吉林大学分类梳理退休教师信息并系统优化工作流程。华东师范大学派出专业团队赴伊犁师范大学挖掘银龄教师援疆故事。中南大学构建多部门协同机制精准选派银龄教师,依托数据库动态匹配西部高校需求。重庆大学党委书记亲自部署二级学院党委书记组织选派银龄教师,指导有关部门编印《服务指南》,广泛动员退休教师参与“计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计划”纳入援派体系整体部署,建立全周期闭环管理机制。陕西师范大学以“一盘棋”机制强化统筹领导,依托“一体化”动员精准对接供需,优化“一条龙”服务持续关怀,全方位保障银龄教师安心支教。长安大学结合受援高校需求和银龄教师专业、意愿精准个性化制定支援方案。 受援高校普遍反映,银龄教师的到来显著提升了受援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办学治校水平,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和声誉。“计划”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希望加大实施力度。 调研组指出,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推动“计划”实施,充分发挥“计划”对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带动作用。要主动作为,发挥地方自主性、能动性;要辐射引领,发挥好银龄教师种子作用、智库作用;要解决银龄教师后顾之忧,宣传推广工作经验,更好关心关爱银龄教师。针对调研了解到的“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供需匹配精度不足、保障压力较为突出、协同机制不健全、援派任务落实不均衡等问题,提出3方面建议:抓站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抓结合,不断拓展银龄教师发挥作用路径和领域,因地制宜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抓创新,积极探索、不断完善计划实施以来的创新举措和制度机制。 调研组登门慰问部分银龄教师,现场回应了援受高校和银龄教师的疑问,并听取了意见建议。参与调研的各支援高校分别看望了援派银龄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