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有这样一群人用温暖而坚定的声音播报时政新闻、讲述先锋故事、报送志愿服务活动。在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城东街道东安社区,6名银发党员组成志愿广播队,以不足10平的广播站为载体,坚守超1000天,无论严寒酷暑、无论风霜雪雨,他们用声音传递力量、用语言表达美好,探索构建银发助力基层治理的海陵新样板。 热心风雨无阻,架起党群“连心桥” “好人之声”广播站的6名老党员都是社区里的“名人”,由段成林牵头,有退休教师、退伍军人,也有老职工、老干部。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用自己的余热为社区群众做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广播站成立之初,设备简陋、经验不足,但他们白天穿街入巷、走访调研群众最真实的要求,以需求为导向,凭着热爱,就成功推出“好人之声”广播站,硬是将10平空间打造成了社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广播穿墙入户,传递社会“好声音” 为有效平衡好生活与工作,6名老党员立足经验优势,自我调节、自行安排,统筹制定了值班表、任务书——党的创新理论定时播报、先锋故事定期播报、志愿服务随机播报。每天清晨,银发播音员们都会准时来到广播站,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党的政策、社区新闻、红色故事传递给每一位居民。他们的声音,成为了社区居民生活中最熟悉、最温暖的声音。居民们纷纷表示:“我们老年人平时用智能手机也不是很熟练,有了‘好人之声’广播,我们不但能了解到国家的时事政策、街道的宣传内容,而且还能学到不少生活知识,听广播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了。” 搭建提升平台,培育品牌“新势力” 为推动银发“好声音”品牌建设,东安社区大党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与共建单位泰州广播电视台密切合作,通过邀请专业播音老师定期为银发播音员授课的方式,从发声技巧到稿件撰写,全面提升播音队伍的专业素养。通过系统培训,银发播音员的业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接下来,东安社区将举办社区广播文化节,打造社区特色文化品牌,将理论“插上”文艺的翅膀,创作“理论+文艺”文化作品,满足群众需求,提升理论传播吸引力。计划吸引更多的“五老”参与播音队伍,为继续深化“好人之声”品牌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小小广播用乡土和直白的语音,扩大了基层宣传舆论阵地,以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的方式让党和国家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好人之声”广播站的每一个声音都在传递温暖,每一个故事都在播撒希望。这不仅是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更是“银发”助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