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教育部老年大学“数智赋能教育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班成功举办

2025-5-30 09:21|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59| 评论: 0|来自: 教育部老干部之家

摘要: 5月22日上午,教育部老年大学以“数智赋能教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举办本学期教育专题研讨班(总第五期)。研讨班学员赴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简称通研院)参观学习,与通研院有关方面负责人、学生代表座谈交流。局 ...

5月22日上午,教育部老年大学以“数智赋能教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举办本学期教育专题研讨班(总第五期)。研讨班学员赴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简称通研院)参观学习,与通研院有关方面负责人、学生代表座谈交流。局党委书记、局长于虹,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恩志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有关同志陪同参加。局党委委员、教育专题研讨班班长李耀建主持研讨。

老同志们首先参观了机器人实验室和展示中心,了解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前沿趋势和通研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以及标志性成果。

通研院党支部副书记、发展办公室主任陈维详细介绍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及本院相关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办公室项目主管王晓彧介绍了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情况。北京大学智能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秦艳龙和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科研助理徐彦子介绍了学校在培养具有科学智能素养、跨学科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原督导办公室副巡视员程锦慧、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育处原调研员王龙龙表示,通研院从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到算法开发的持续创新,再到应用场景的广泛拓展,展现出了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本次学习参观很受教育、备受鼓舞,青年一代大有可为,前景一片光明。

原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司司长、原国家教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邢纯洁,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原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万丽君,高等教育司原副司级干部张大也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充分肯定通研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新要求,聚焦人工智能前沿领域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形成有效衔接,为深化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创新+样板”的人才培养新范式。

财务司原副司级干部孙玲,高等教育司人文社科教育处原处长、二级巡视员张庆国从国家政策支持角度出发,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关于扩大派遣留学生的战略决策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留学工作方针。他们表示,坚持党管人才、党管教育的体制优势,注重人才自主培养和实践锻炼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当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广大留学人员不仅有报国之志、更有用武之地。教育部要通过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引导高校主动深化改革、加大探索力度,构筑持续创新发展的优势,探索形成如通用人工智能协同攻关合作体人才培养计划等新模式,推动我国占据人工智能领域制高点。

原科学技术司综合处二级巡视员朱小萍,原科学技术司重大项目与高新技术处(军工处)处长、二级巡视员李渝红从产业发展角度,充分肯定通研院提出的“为机器立心,为人文赋理”的理念和在快速发展科技的同时充分考虑科技伦理构建、道德体系架构的责任担当。在满足产业发展需要方面抓住以原创型、颠覆型等核心要素为牵引,推进科研组织模式不断完善和有组织科研能力持续提升,对保持科研前瞻性,统筹兼顾开放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大家一致认为,本次研讨深化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加深了对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高质量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解,增强了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全球教育发展贡献中国力量的自信。大家表示要继续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献智出力、发光发热!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