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专题 本期话题 查看内容

邀您讲讲隔代陪读的故事

2024-6-18 17:41| 发布者: 家网编辑9| 查看: 11443| 评论: 6

摘要: 又是中考、高考季。考试结束后,松了一口气的不仅是考生父母,还有考生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现在家长都尽可能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就读,比如农村的送往县城,县城的送往城市,城市的买学 ...

又是中考、高考季。考试结束后,松了一口气的不仅是考生父母,还有考生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为了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现在家长都尽可能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就读,比如农村的送往县城,县城的送往城市,城市的买学区房……但是一些家长受工作地所限,陪读的任务就到了祖父母那里,有一些祖父母不得不单独和孙辈生活在一起,还有些虽然三代生活在一起,但年轻一代工作忙碌,陪读任务实则也是由祖父母承担。

为了陪读,很多祖父母离开家乡,甚至离开老伴儿,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每天接送、照顾孙辈,没有自己的生活;有的接完小的赶忙接大的,忙碌不堪;有的甚至去国外陪读,需要艰难适应陌生的环境、语言;陪读祖父母尽心尽力照顾孙辈生活,但是在指导学业上难免会吃力;有些面对青春期的孙辈,产生了冲突……

当然,隔代陪读中,也有快乐。很多孩子跟祖父母的深厚感情,对陪读祖父母来说,是最好的回报和最深的眷恋;有些祖父母尽力丰富自己的陪读生活,对孙辈来说也是榜样;有的祖父母传承好的家风,让孙辈懂得感恩;还有些祖父母在陪读地加入了活动团队、志愿组织,让陪读生活丰富且有意义。

各位“家”人,欢迎您讲讲隔代陪读的故事,可以是您的切身经历,也可以谈谈您周围人的故事,可以是隔代陪读中的难处,也可以是隔代陪读中的快乐,还可以发表您对隔代陪读的看法,欢迎畅所欲言!小编将优选故事和言论在《家》刊专题策划栏目刊登。

(受评论篇幅限制,各位“家”人也可发表在博客中,标题请注明“隔代陪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嘉言懿行 2024-6-23 11:47
然后,让她正正规规地抄写到方格纸上。后来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看到外孙女的读后感张贴在班报的最显眼处,还标明获得一等奖。
陪伴孩子们学习成长,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收获的是快乐和幸福。孩子们茁壮成长,我和老伴也有许多不容小觑的收获。过去家里没有电脑,孙辈孩子们需要查找或打印材料,只得到街上找人服务,多有不便。为此,我和老伴商量,迅速买回了电脑。通过参加培训,向子女们请教等方式,边学边练,很快掌握了电脑操作技术。孩子们再有需要,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任务。与此同时,我和老伴还学会了利用电脑写文章,玩游戏;掌握了网上购物,手机支付,录制发表视频等技术。每次在商店或集市熟练地操作手机时,都会赢来许多人的赞许。
隔代陪读与亲代陪读一起,组成了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陪读大军。它寄托着长辈对孩子们的厚望,发挥着学校教育的辅助作用,是国家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望各种各样的陪读,在实践中取长补短,良性发展,达到理想境界。(全文完)
引用 嘉言懿行 2024-6-23 11:46
多年来的实践使我和老伴感受到,隔代陪读,是责任,是义务,也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在《家训》中写道,良好的家风,可为孩子创造适宜的环境;优秀的品行,是孩子学习的楷模。关怀爱护,严格要求,二者不可偏废。正是在这种家庭氛围中,5个孙辈孩子基本做到了努力学习好文化知识,力所能及地从事家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每次遇到节假日或者家庭聚会,5个小家庭的15名成员欢聚一堂。孙辈孩子们一边夸奖奶奶姥姥做的饭菜好吃,交流阅读爷爷姥爷文章的体会,一边忙着洗菜刷碗,帮助大人干一些家务活儿。谈到在校学习情况时,每个人都是心情愉悦、畅所欲言。既没有盲目攀比,忽视孩子主观能动性的,也没有强迫孩子按照长辈的意愿去学习的。
有一次,二外孙女的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观看电影《烛光里的妈妈》,并让学生每人写一篇观后感参加比赛。外孙女按照要求打好草稿,让我帮忙修改。我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了好几遍,从文章立意、主题思想到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等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对每一处修改进行反复地讲解和说明,直到她完全清楚明白为止。(未完)
引用 嘉言懿行 2024-6-23 11:44
隔代陪读:是责任、是义务,
也是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我和老伴都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生在农村的人,亲身经历过那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困苦岁月,也耳闻目睹了当时缺少文化,愚昧落后的农村面貌。后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全家人移居县城,伴随着全国城镇化不断加快的步伐,过上了现代小城市的小康生活。四个子女,大多在县城读的小学、中学。那时候,还没有陪读一说。孩子们或住校,或走读,顺其自然地读完了高中或者大学。后来,有了孙辈孩子,社会上悄然刮起了陪读之风。但是,我们的5个孙辈孩子,没有像社会上流传的那种陪读,主要是由他们各自的父母,根据实际情况,在饮食起居、物质精神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这其中,我和老伴也是尽力而为,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到目前为止,大外孙本科毕业后,就业于一个大型船舶制造企业,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大外孙女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应聘到国家电网;二外孙女今年本科毕业后,保研到一所名牌大学;两个孙女分别在读大学本科和小学。(未完)
引用 桃园愤青 2024-6-21 09:47
【隔代陪读】   批评和鼓励都很重要

   孙子刚上初中时,儿子和儿媳承包了一条线路的小客车运输。他们起早带晚跑车,没有功夫管孙子。责任就落到了我和老伴身上,得管吃管住,还得管他学习写作业。好在已经我退休了,有时间,也有这个精力。

孙子13岁了,有点胖有点高,看来像个大人,但是,其言行还充满童气童趣。他的英语老师是初出茅庐的小女子。有一回英语老师罚他抄写50遍考试卷子,孙子就三枝圆珠笔绑起来,一次可以写三行。他对英语是切齿痛恨的。他对我说:“爷爷,世界上为什么要有英国人,把英国人都杀光了,就不用学英语了!”

我和班主任沟通过,班主任说:“你孙子的学习成绩和智力是不成正比的。”意思是大有潜力可挖。这我知道,他就是贪玩儿懒于学习。星期天,我希望他他抓紧时间补习一下英语,孙子说:“您觉得我是台机器,我就24小时不停地转;您觉得我是个人,那我就得休息休息了!”他理直气壮的话,呛得我无言以对。

初中二年级学生发生转折关键时期,可是,孙子初二上学期成绩很不理想,全年级82名学生,他排到了32名。英语刚刚及格。那时,县教育局把升高中的名额按40%的比率分配到乡镇,孙子那届学生能上高中的是32人。看来我孙子升高中是 ...
引用 纪慎言 2024-6-18 18:53
隔代陪读是一种无奈的关爱。我没有了这种隔代陪读的机会,因为孙子们没有需求,儿子们没有要求。大孙子研究生将要毕业,二孙子暑假之后上大三自理能力很强。但是,我的二亲家却经历了隔代陪读的苦乐。二亲家的儿子有两个女儿,都不是很优秀的学生,所以为了让下一代有个好一点的结果,二亲家的儿子和媳妇就决定让大女儿去天津异地就读,然后参加高考。很佩服现代人的活动能力,二亲家的大孙女不仅转到了天津某高中上学,而且还为其买了学区房。但是,陪读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二亲家老两口的肩上。老两口舍家撇业去天津陪孙女三年,如今高考结束,大孙女考试成绩尚不知晓。如好还好,如不好老两口三年的辛苦等于白费。悲剧啊!

提示:本页有 1 个评论因未通过审核而被隐藏

查看全部评论(6)

相关分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