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安宁市老年大学作为全市老年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处在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起着贯彻上级老年教育工作精神和落实部署基层老年教育的不可替代的关键中转作用。2024年,安宁市老年大学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创建“云南省老年大学省级示范校”活动,充分发挥好市老年大学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全市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抓创建,促提高 创建云南省老年大学省级示范校活动的目的,在于围绕创建标准,聚焦当前薄弱环节,补足短板,夯实学校发展基调,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升教学质量,凸显办学特色。在创建中,不断总结概括老年大学的办学理念,将其建设成为安宁市老年教育的教学、教研、教学管理、宣传工作、培训、对外交流等中心。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示范、带头、引领、指导作用,巩固发展已有成果,向更高层次方向发展。 开展创建“云南省老年大学省级示范校”活动就是要通过创建活动,让老年大学由过去的自发式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老年大学在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社会各界对老年教育的关注和支持的同时,发挥好在安宁市老年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参谋、助手作用。 二、抓创新,促规范 办好老年大学也需要创新。一方面,要系统总结老年大学办学的规律,正视所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不断探索,充分协调和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给予老年大学最大的办学支持;另一方面,要将老年教育放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去进行谋划,与全面的教育工作共同推进,加大对老年大学的投入力度,在师资、课程设置、管理服务、资金支持等方面最大限度的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充分发挥学员的作用,走依靠学员办学的路子,让老年大学也成为他们发挥余光余热的舞台。同时,还要探索社会办学,在有条件的地区,由老干部局指导督导一些有资质、有能力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办学中来,让关心关爱老年人,支持老年事业成为社会风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支持。 通过创建,不断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逐步把安宁市的老年教育工作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三、抓基层,促普及 老年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都在基层。目前,有限的老年教育资源与源源不断的老年生源之间的矛盾,使老年大学呈现“一座难求”的报名热潮。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办好基层老年学校。基层老年学校要发展,一靠争取领导的重视;二靠自身的努力,干出成效来;三靠市老年大学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四靠检查督导和扶持,促基层老年学校先上马,再求发展。 2020年4月,安宁市在全市9个街道启动“老年大学进社区”工作。经过3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安宁市社区老年学校通过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力量,利用社区社团,组织学员们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习和文体活动……初步形成了具有安宁地域特色的老年教育模式。安宁市老年大学将在总结社区老年学校办学的经验上,一要以社区为主导,发挥各方面的力量,构建社区老年教育平台。积极推广社区老年学校工作先进经验,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老年人的求知、求健、求乐、求为的需要。二要坚持因地制宜发展老年教育的原则。针对街道社区老年教育的难点,通过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为当地老年教育提供学习场所。三要统筹兼顾,发挥社区内办学机构的优势,解决老年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四要坚持学用结合,不断创新老年教育内容与方式。社区老年教育,要从“实际、实用、实效”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出发,设置符合本地实际,适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老年人喜爱的课程内容。在课程设置上,要坚持“浅显易懂,学有所乐,学有所为”的原则。针对社区老年人的特点,教学内容、开设课程应有利于激发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丰富晚年生活;课堂教学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教师指导与学员示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学员自学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教师辅导与学员互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把社区老年学校办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学、乐、为”相结合的老年人教育场所。五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充分发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多层次教学体系。采取讲座、展览、演出等多种方式,不断丰富教育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