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安宁市老年大学始终坚持以“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办学原则,通过突出政治引领、加强阵地建设、优化管理制度、搭建平台载体,有效发挥老年大学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老年教育质量水平。 强化政治引领,丹心一片跟党走。紧扣政治立校,通过“三个坚持”推动老年大学建成政治思想性强、理论学习氛围浓厚、示范引领作用明显的校园。一是坚持以会促学。每季度举办1堂思政课、每学期1次教师会、2次班委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老同志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坚持以刊助学。征订《人民日报》《中国老年报》《半月谈》等20种报刊杂志,并购买党建读物、人物传记、人文旅游等书籍600余册,统一放置在党建书屋,供学员随时阅读、学习,实现共读共享,紧跟时事。三是坚持掌上学。主动融入信息化,在“学习强国”“离退休干部工作”“乐享安宁”“安宁老干”等APP及微信公众号上获取学习资料,通过班委和教师微信群中定期不定期推送学习重点,创造随时随地跟进学、便捷学、灵活学的条件;四是坚持以课领学。以“课间十分钟”作为常态化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环节,通过“传达+解读”“微宣讲+互动”的方式,把课堂理论学习的“文件语”变“百姓语”,让老同志学出立场、学出观点、学出方法、学出忠诚、学出情怀、学出担当。 加强阵地建设,红色满园关不住。一是加大投入。安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年大学建设,投入1863万余元用于校区改造,通过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建设集学习娱乐于一体、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活动场所。二是营造氛围。借助老年大学升级改造工作,指定专门区域布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重要论述、有声墙、家风长廊等多处党建宣传,在教学楼走廊悬挂师生书画摄影作品,打造党建宣传阵地,营造了红色文化氛围。 优化管理制度,学海无涯乐作舟。一是实施班委会制度。按照“老年大学全员参与”思路,实行班委会管理机制,以学员自我管理为主,民主推荐设立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协助教师管理班级事务,及时与学校管理人员沟通交流,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自主性、和谐性和有效性,实现学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二是不断完善教师选聘制度。实现精准选聘,以“政治思想觉悟高、热心老年教育事业、教学业务精、教学方法好、身体素质好、奉献精神强、时间有保证”七个方面为标准把好教师入口关,优选优秀教师,实现教师与教学双倍“精、专、深”。三是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按照“投其所好”“设其所需”“为其所用”三个原则,使课程设置能够对老年人“适销对路”,为老年人欢迎和喜好,不断增强老年大学的吸引力、凝聚力、生命力。 搭建平台载体,星星之火可燎原。根据调查,2022年安宁市城区老年人社团中的骨干85%以上,社区老年人文体活动中的骨干90%以上,是或曾经是老年大学学员,老年大学组织开展公益性服务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安宁市老年大学重点抓好“搭台唱戏”。一是志愿服务“搭台”。积极探索“活动在课堂、奉献在社会”志愿服务模式,成立了螳川银发志愿服务队,为学员发挥余热、贡献银发力量搭建平台,仅在2024年1月——2月就组织开展“写春联送祝福”志愿服务活动,70人次参与,先后到单位、社区、小区、军营等40余处,共写春联2760对、“福”字8000个;组织志愿队参与“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演出12场次。二是文体活动“唱戏”。组织书法班、绘画班、摄影班师生积极参加全国、省、昆明市、安宁市组织的书画摄影展比赛,2023年,共62人次获得奖项,多名师生的字、画、诗词、摄影发表在各级刊物上;开展“书画进校园”“传统文化进校园”“送课进社区”等活动16场次,让学员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展示、在活动中提高、在活动中获得赞誉和自信,使学员在各种展示平台上闪烁奇光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