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年人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山东省老年教育条例》实施以来,泰安宁阳县积极响应,优化提升办学质量,建好“红色家园”“趣味学园”“银龄乐园”,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推动老年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感谢组织信任,又让我担任了咱音乐班的支部书记!”宁阳县老年大学新学期即将开班,今年刚获“宁阳先锋”的张现雨这些日子正忙着联系老友报名。之前,他就一直活跃在老年大学各个班级,音乐、戏曲、书法……74岁的张现雨可是越学越带劲。 突出党建引领,建好“红色家园” 宁阳县树牢“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功能支部建立在老年大学班队协会里,为老同志们织网安家。针对离退休人员党员远离原单位、组织生活不便的实际,宁阳县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党支部申请上级党组织批准,升格成立党总支,建立“总支(总支书记)-党建指导员(班子成员)-支部书记(班长)-党建联络员(科室负责人)”的四级党建“责任链”。按照“总支领导、支部管理、届满即止”原则,在各教学班、活动室、老年协会,组建音乐班党支部、康乐台球室党支部、书香老人协会党支部等学缘型、趣缘型、业缘型活动党支部。从有利于强化领导、党员接受、组织落实的角度出发,灵活地将“三会一课”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效提升组织凝聚力。 “这是我们的‘上级文件大家读’专柜,我们利用课前和课后、活动前和活动后10分钟,经常性地组织领学文件活动,让老同志们能够把最新的政策都学得明明白白的。”宁阳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副主任马涛这样介绍。不仅如此,宁阳县老年大学还设立了校园动态和时政要闻宣传栏,利用微信等社交平台,将老同志纳入“朋友圈”,定期推送时政要闻和发生在老同志身边的感人事迹、爱心故事等,组织广大老同志定期上传“红贴”“好贴”,宣传“红色”基因,传递党的声音。 “红色家园”建好了,没有好课怎么行?宁阳县聚焦老龄群体的实际需求,坚持调研先行,广泛征求意见,优化招生方式,科学设置课程,以文化养老广泛推行终身学习理念和积极老龄观,让老年群体既舒心,又养心,既养老,又享老。 深化文化养老,建好“趣味学园” “这些网络课程、智能培训课程太火了,我得抓紧报名,学好本领才好继续服务啊!”模特班的薛海英是宁阳县一院“不老松”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她和团队里的老同志们一直致力于助诊义诊服务,学好智能设备,有效运用新媒体平台,能够帮助他们将科学系统的医学健康知识带给更多群众。 为不断提升教学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满足更多中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增强学习成效,今年以来,在开展好声乐、舞蹈、戏曲、器乐、摄影等传统课程前提下,宁阳县老年大学增加智能设备使用培训等特色兴趣课程,帮助中老年人培养兴趣技能、拓展社交人脉,享受到“老有所学”的快乐。尤其是“剪”集瞬间 “辑”聚精彩——短视频剪辑创作技能培训班、“守住钱袋子 幸福过晚年”老年人防诈骗专题讲座等课程深获中老年群众好评。线上线下联动,依托中国老年远程教育网、山东老年大学协会远程教育网,开设了“网络书法班”“网络国画班”,招收学员40余名。现已开设14个专业,21个班级,让老同志们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 “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崭新的道路上……”宁阳县老年大学艺术团又在紧锣密鼓地排练着。这已经是艺术团今年以来准备的第26场演出了,老党员带头创社团、主动找舞台,自发组建起20余支各类老年艺术团,自主开展文体健身、文化传播、助力乡村振兴和关心下一代等活动,焕发了别样生机和活力。老年戏曲协会在文化下乡活动中当主力、唱主角,每季度举办1次“广场戏曲演唱会”。县老年大学学员、各老年社团协会成员带头转发主流媒体信息,积极抓拍、记录宣传社会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典型瞬间,弘扬社会正能量。 激发内生动力,建好“银龄乐园” 在东庄镇南故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是平时最热闹的“集聚地”,村民们喜欢饭后在这里打门球、跳广场舞、聊天、休憩,村里就便开展的“唠嗑式”宣讲,更是群众的“必听节目”。村里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宣讲员,将党的政策理论结合一个个故事、一件件身边的实事,变成百姓话,讲给百姓听。 “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村投资100万元建立了老年休闲活动中心,设立了棋牌室、台球室、乒乓球室、门球场、舞蹈室等,开辟出老年人专门的活动场地。远程教育活动室配备了12台电脑,老人可以随时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现代科学知识,点播自己喜欢的影视戏曲、养生保健节目。”南故城社区书记卢运忠这样介绍。 近年来,宁阳县整合利用文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现有资源,挖掘开发地方独特资源,积极探索合作办学、共享共学、教学延伸的有效方式,逐步搭建起覆盖县城、乡镇驻地和重点社区(村居)三级社区老年教育网络,不断推动老年教育资源向社区、村庄和养老机构等倾斜延伸。依托乡镇老干部活动站等场所,或建县老年大学分校,或建乡镇老年大学,或建老年大学站点,吸纳乡镇驻地老年居民接受教育、参与活动,努力把老年教育办在基层、办在社区、办在家门口。目前,全县13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老年学校。同时,鼓励引导“银龄”群体充分发挥好在文艺创作、公益宣传、红色宣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文明创建、关心关爱等方面优势,“以学会友”争当先锋,主动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