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导乌蒙红旗飘,热血健儿逞英豪。 金戈铁马忆当年,欢声笑语话今朝。 9月10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意义不同寻常的聚会,在奥林佳苑北京卫戍区朝阳四干所会议室拉开了帷幕。六十余名与会者都是原解放军国防科委第24试验训练基地发射团、测量站在北京地区的战友,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第一代积极投身于我国反导弹事业的科研试验工作者。当年这批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在红军长征曾路过的云南乌蒙山区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为我国的反导弹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了奠定反导事业坚实基础的一块块基石。这支历经艰苦环境考验并多次在试验任务中磨练成长起来的队伍,随着国家试验任务的调整,陆续转战到其它新发展的试验基地和军内外岗位,为这些单位充实了骨干队伍,注入了新生力量,许多人成长为专家、教授以及走上领导岗位。比较集中的大单位有北京指挥控制中心、远洋测量船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电子对抗基地和北京指挥技术学院等以及全国部分地区的机关、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 这次相聚活动,是曾在发射团、测量站担任过领导的赵起增将军倡议并全资赞助的。赵将军在发言中说:好几年都有召集老战友聚一聚的念想,但由于三年多的疫情没能实现,现在大疫已过,我们在这里安安心心的聚会,非常高兴。十分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到来。回想当年毛主席高瞻远瞩,在关系国家命运的战略防御问题上不含糊,强调反导防御武器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一定要搞出来。我们在座的战友都很荣幸,大家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满腔热忱地投身到我国的反导事业中去,成了最早反导弹试验的践行者、开拓者和奠基人。是国防建设的需要、党的召唤、时代的使命把我们这些人凝聚在了一起,大家才有了相识、相知、相伴的机会。我们也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在当时国际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从新疆库尔勒转场到云南的乌蒙山区安营扎寨。开始条件很差,部队官兵只能住在老乡家里以及羊圈牛棚和帐蓬里。但大家无怨无悔、无私奉献,一心扑在工作上,仅用三年时间,就齐心协力、一鼓作气地在极其封闭落后的大山深处建起了一座现代化反导弹试验场,并于第三年就成功发射了第一枚反导试验弹。后续又成功进行了数次反导弹试验。为我国以后反导事业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既是国防事业的荣耀,也是大家每个人的光荣,我们无愧于那个时代。现在,国家的反导弹事业又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老一代反导人更加感到兴奋和自豪。今天利用这个机会,大家见见面,叙叙旧,回顾一下我们终身难忘的激情岁月,加深一下患难与共的战友情谊。重要的是还要更好地保健好自己的身体,更加愉快幸福的生活,不负现在这个美好的时代和大好春光。 平凡将军主持了会议,他说:这次大家再相逢,是老基地精神的传承,是老战友深切情谊的升华,是老领导关怀体贴部属传统的延续。这种精神、友谊和传统就是大家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我们当年除了完成数次反导弹试验外,还做出了不少鲜为人知的贡献。如首次获得我国洲际导弹高弹道突防特性数据,用基地精密测量雷达成功跟踪陨落前的美国天空实验室,为我国做出世界领先水平的准确落点预报提供了关键数据等。我们当年建设的公路、通信和电力工程设施都为当地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由昆明至转龙一百五十多公里的公路,至今仍在继续使用,一直为当地的经济腾飞助力。 陈荣乡将军看望了老战友们并一起交谈。刘增田将军负责筹备组事务,细致周到,深受大家好评。另有几位老战友代表胡玉亮、李高旗、刘福俊、秦玉瑄、刘义、吴言高等,也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一致感谢老领导的一片深情,当年的言传身教使大家不断提高进步,现在的关心体贴更体味到战友情深的温暖。在漫长难忘的人生岁月里,我们追光而遇,沐光而行,现在要继续携手向前,去迎接美好灿烂的每一天。女战友代表周蕙娟发言中,还特别提示说,今天是教师节,也祝愿在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的老教授、老战友们节日快乐。陈海波战友是与会者中年龄最小的,深有感慨地说,刚入伍时,部队条件已经很好了,我们是踏着前辈们的脚步成长起来的。除了工作生活之外,组织上还关心帮助新兵的文化补习,为后期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奠定了扎实基础。还有个别老战友专程从外地赶来参加聚会,受到欢迎。八十多岁老教授赵学颜身体不好,由老伴、儿子陪同坐着轮椅参加聚会,只想见见老战友,令人感动和敬佩。茹广荣战友不顾身体不适,积极参加筹备组工作,热情为大家服务,聚会结束时还赋诗一首:“姑山耳听红旗声,不是分离。却又分离,单程路距一天地。闻易会难聚。
发射测量各一行,不是兄弟,胜似兄弟,携手导弹飞环宇。乌蒙吼战曲。” 会场大屏幕上,不停地播放着基地建设初期的一段段视频、一幅幅图片,展示了当年官兵们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丰硕成果。大家看后不免思绪万千、心潮澎湃。与会者深深感受到,自己虽到了古稀、耄耋之年,能为再次欢聚一堂而深感欣慰,不由兴高采烈、心花怒放。一次次的欢笑、握手、拥抱,难掩彼此少有的激动、喜悦和感恩之情,一段段的往事追忆话语,难以表达对青春岁月、火红年代的无限眷恋。 聚会虽时间不长,但自始至终都洋溢着轻松、欢快、愉悦的气氛,大家互诉衷肠,意犹未尽,彼此的美好回忆、真情吐露、感恩思念、真挚祝福成了整个会场的主色彩、主情调。活动接近尾声,会场上再次响起了《乌蒙山,故乡的山》乐曲,旋律委婉抒情,悠扬绵长。 事业高于天,挚情永长存。
(作者:北京朝阳区阳光军休所 吕新平 15611431836) |